晴時多雲

社論》政經分離 天方夜譚

九合一選舉藍營大勝之後,本土路線遭逢重大挫敗,親中言論顯然受到激勵,藍白政治人物不再遮遮掩掩,不論升級版的「台灣強盜、中國警察」說,國台辦批判「搞台獨卻到中國做生意」的台灣復刻版,抑或選前「經濟一百分、政治零分」,到選後「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隱然呼應習近平的一國兩制逼統說,在在傷害台灣的主體性與經濟發展,令識者憂心。然而,批判譴責之餘,吾人更應探討的是,如此錯謬顛倒的親中言論與立場,何以會在台灣大舉出籠,其滋長的社經底蘊與土壤為何?才是吾人應該探究的焦點,並由此看出台灣危機的癥結與轉機之所在。

柯文哲的討厭搞台獨卻到中國做生意,以及韓國瑜的承認九二共識才能「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等說法,雖然禁不起檢驗,但不可否認的,它確實代表部分民眾的想法。尤其,依賴中國的挹注,台灣經濟才能成長的觀點,不管是自覺或被誤導,已經成為某些民眾牢不可破的信仰。而此次選舉結果即使與此類想法並無太大干係,只是民眾討厭民進黨執政不力的情緒發洩罷了,但是本土陣營選情的崩壞,仍然使選後的台灣社會充斥親中的氛圍,於是政治人物肆無忌憚,直接向中國赤裸告白的言論紛紛出籠,似乎認定唯有表態親中,方可贏得選票,更上一層樓。多數民眾固然了解此種政治表態與說法之愚昧荒唐,卻也難以有力反駁所謂搞台獨不能在中國做生意、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才能交流等歪論。其實,這些親中論述凸顯了兩大焦點︰一是中共的政經不分,所謂與中國交往可以「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政經分離說法,堪稱一廂情願,已然不攻自破,無法再誤導國人;其二,台灣經濟已經陷在邊緣對核心的依賴關係之中,造成台灣經濟成長不但無法澤及一般民眾,甚而成為中國操控、打壓台灣的籌碼,此舉無異於台灣提供了強盜勒索自己的武器。

過去台灣到中國投資,無論商人或政府的政策,一向秉持政經分離原則,認為資金、人才、技術的大舉西進,只是尋常的投資行為,並不意味贊同統一。不僅如此,台商一旦在中國經濟成長、脫貧的發展過程中有所助益,或可化解雙方的敵意,增加彼此的了解與信任。事後印證,中國根本不存在政經分離的空間。在中國大力發展經濟之初,雖打著改革開放的旗號,其實實施的是國家資本主義,亦即在中央指導之下,進行資源配置、扶植產業、經濟發展方向的規劃,而採行部分市場經濟手段,乃為吸引外資、人才與技術而設,如此的經濟體質從未改變過,因此即使加入WTO近二十年,仍然無法得到市場經濟地位。換言之,中國的市場經濟運作,並未取得國際社會的認證。而台灣投資中國,亦為中國提升經濟與產業的整體政策之一環。特別的是,中國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遭到多數工業國家抵制,其時台灣的大膽西進,無異灌注數十年經濟成長所得之內力於中國,使其得以化險為夷,脫離經濟發展無以為繼的劫難。由此角度觀之,台商到中國做生意,不論統獨立場的不同,在商言商乃是一種互惠行為,既在賺取利潤,亦在幫助中國,而非佔中國的便宜。

一種經濟上的互惠行為,可以被曲解為單方面既要賺對方的大錢,卻拿獲利來支持對抗對方的政治活動,以此挑起民粹,造成打壓有理的輿論氛圍,乃是中共最擅長的鬥爭手法。其實,中共的作法並不令人意外,經濟是中共最重要的統治手段,對內可以建立數位獨裁體制,對外亦是操控外國,尤其以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債務陷阱外交綁住一些低度發展國家,企圖重建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新國際朝貢體系。經濟之為用大矣哉,根本就是中共獨裁統治的命脈。套用列寧的名言,「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可說現在的中華帝國乃是中共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的極致。在此脈絡之下,經濟最終必須服膺於最高政治目的與歷史使命之下,絕對沒有政經分離這回事,因此國台辦與國內親中人士最後勢必會在要與中國做生意,就得接受統一,不可搞台獨的命題上,得到緊密的交集;而台灣經貿過度依賴中國的架構不變,則台灣主體性的捍衛,勢必存在內在的脆弱性,將會經常承受中國以民族主義之名進行的經濟封鎖與重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