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暴風雨前的寧靜?

◎何瑞恩(Ryan Hass)

台灣近期的九合一選舉結果,有點像是一場「羅夏克墨漬測驗(Rorschach test)」 —人們如何看待某件事,正反映出他們心裡是怎麼想。對北京當局來說,選舉結果代表廣大民意拒絕蔡英文總統的政策,包括她的兩岸關係路線。國民黨內有不少人也得出類似結論,言之鑿鑿地認定兩岸緊張情勢趨緩,才是解決台灣其他挑戰的先決條件。而對許多民進黨人來說,選舉結果帶來的是不同的教訓,即速度過快地推動多項改革,對造成的社會衝擊思慮不周,就會在政治上造成極大損害。再過十三個月,台灣又要舉行總統大選,前述歧異論述在此期間或將引導兩派人馬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九合一選後 北京維持對蔡政府強硬立場

北京當局接下來的目標,料將是顛覆民眾對蔡英文總統有能力有效治理台灣的信心。北京想要降低台灣選民再次推選蔡英文的可能性,因而可能利用散佈假消息之類的手段,放大民眾對蔡的不滿。北京也將嘗試跳過蔡政府,直接與親中的地方首長接觸,藉此宣揚這類路線才能為民眾帶來實質利益。北京還會強調對中國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便可開啟經濟契機,來爭取台灣企業家及青年族群的支持。與此同時,北京也幾乎肯定會對蔡總統領導的政府維持強硬立場,包括強化對台軍事施壓,以及進一步窒息台灣的國際空間。總之,北京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在未來數月可能會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企圖加劇台灣選民在遠離中國的風險,與靠攏中國的利益之間的對立。

北京當局接下來的目標,料將是顛覆民眾對蔡英文總統有能力有效治理台灣的信心。北京想要降低台灣選民再次推選蔡英文的可能性,因而可能利用散佈假消息之類的手段,放大民眾對蔡的不滿。圖為習近平(路透)

國民黨將彰顯親中紅利 但不切實際

另一方面,國民黨領導層可能會試圖彰顯高雄、台中等地的新任市長,為其市民爭取到的實質利益。除此之外,他們也會試著讓各界看到,對北京擺出親善姿態,就能招來更多中國觀光客,也會增加農產品出口中國的機會。但如此一來,國民黨將冒著造成社會產生不切實際期待的風險,讓民眾以為兩岸和平紅利將從天而降,實際上卻可能一無所獲,尤其是距離下屆總統大選已沒有多少時間。換言之,國民黨或許將面臨與馬英九政府任內類似的政治挑戰—即必須向社會證明,兩岸和諧不僅可為企業大老帶來好處,也將改善台灣勞工的生活品質。

倘若北京當局執拗地全面拒絕與蔡政府對話—看起來可能如此—那麼蔡政府將轉尋其他出路。北京愈是打壓台灣,台灣政府就愈可能轉向其他夥伴,以抗衡來自中國的壓力,這正是外交物理學的定律之一。

台灣外交多角化策略 以美國為起點

台灣的外交多角化策略,典型上是以美國為起點。在二○一九年,蔡英文政府或將憑藉台灣自身的優勢,以顯而易見的具體方式強化與華府關係的進展,這也將為其他夥伴(例如日本、印度、澳洲、歐盟和東南亞各國等)的跟進樹立典範。美台之間非正式關係的強化可能以許多方式進行,包括額外的軍售案;高階官員互訪;蔡總統更高調地過境美國;美台聯手與第三方在網路安全或公共衛生之類共同挑戰上的新合作;美台提出擴大教育和觀光交流的新倡議;以及簽訂增強雙方經貿關係的協議等。

然而,這種路徑也暗藏不少風險。例如,若達成以上進展的步伐與台灣的政治進程不一致,或台灣政治人物公開預告將有所突破(如美台自由貿易協定將定案),結果卻事與願違時,台灣社會的期待將落空。另一項風險是,美台關係可能在針鋒相對的台灣選舉環境下淪為政治難題,尤其是在二○二○年總統大選的辯論焦點,若圍繞著北京是否做為台灣與世界各國往來的入口(如國民黨人的主張),以及台灣是否有能力繞過北京,深化與其他國家的連結(如民進黨人的觀點),問題將更為嚴重。反過來說,風險也可能是「懲治台奸」(punish the traitor)運動的興起,尤其是在民進黨候選人指控國民黨政治人物,為了迎合中國而出賣台灣的情況下。

還有一種風險是,相較於過去幾年,兩岸關係可能會在美中關係裡扮演更核心的角色。目前,處理美中關係的兩國高層,在應對兩岸緊張情勢時,尚未建立完整的標準反應機制。但在此同時,美中關係可說是比過去四十年都來得緊張。因此,隨著美中關係的緩衝條件愈來愈少,雙方的衝突將被放大,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舉措也將承受更多壓力。

美中關係空前緊張 兩岸情勢更複雜

換言之,在北京進一步施壓台北當局、蔡總統尋求他方支持加以因應的情況下,兩岸情勢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可能會更加複雜。台北、華府及北京三方領導人在此期間的決策,將對亞太地區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讓我們一同期盼,任何決策都能基於智慧、沉著及耐心。

◎何瑞恩(Ryan Hass)

(作者何瑞恩為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新聞中心孫宇青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