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迷亂共同體

從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民選,台灣進入民主化的年代,以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為主的兩種主要政黨都在競逐「中華民國」的政治勢力。前者朝向台灣化,但未盡建構新國家;後者除李登輝曾想朝向台灣化,其餘都想維繫中國性。兩種力量互有起落。二十多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藉由走資化,對重利的台灣形成誘引,對朝向主體化發展造成壓力。台灣國家共同體的建構充滿難題。

長期黨國化教育的國民人格養成,台灣存在著擬似中國人的認同,崇拜大國,不能理解一民族也可以多國家,何況中華民族存在著民族的差異。要說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取代「中華民國」,說服挾持「中華民國」的人們一起建構一個真正的新國家,是困難的。隨殖民體制一起渡海來台族群及後代,大都不能建立新的認同、勉強以「中華台北」表述自己的國度,似乎也已內化在許多人的心裡。即使不能各表,「九二共識」也形成自己的牢結。

台灣人講:不要不緊(不在意),選舉這種民主化的意志與感情動向表示,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互有流失。好像宮廟大拜拜的選戰,人們在酩酊中被候選人拜託,有時被賦予意義,有時是利益、買票賣票仍未杜絕。在被殖民意理下的人民選擇自己的命運彷彿遊戲。神失靈,請鬼提藥單?!

「不分藍綠」、「不藍不綠」,遊走在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的勢力,被狡黠的政治人物運用。「選誰都一樣,要賺才有得吃」以及執政的有權力者都常被批評「吃香喝辣」,形成人們在投不投選票時,短暫的國家主人快感。國家共同體未真正形成,權力的追逐相互傾軋。

台灣的民主化落實於獨立國家,本來應該對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上的人們有益,會相對鑑照專制政權,成為指針。但從反共到親共到聯共的後蔣時代中國國民黨人,追逐著不是大義而是私利。曾倡言漢賊不兩立,但易位之後不但不能平起平坐,反而走向戴罪立功之途。

綜藝節目化的選舉活動而不是深層的文化運動,民進黨事實上也追逐著這種大眾消費社會的淺薄。得政權,未能深耕,難怪澳洲學者加博在這一次九合一大選前的一場演講,對阿輝伯之後每一位總統沒有高評價。評價的視點應該是政權交給了誰?民主之路的發展或穩定台灣政權與否?連續或中斷。這是小英總統面對的考驗。

民進黨執政不力,被認為失去地氣、年金改革的反挫,加上黨內派系的權力之病,沒有深層文化構造,政權不穩固,被人民教訓了,柯文哲摘取白色力量為己用,不一定能被信任。韓流巧妙地漂白易容,擺脫中國國民黨的深藍形象。也不盡為中國國民黨,他順形勢不出力救丁守中,形同放水給柯。柯風、韓流演示著政治的另類綜藝大戲「只是肥皂劇」。演戲的瘋、看戲的憨。掀起風,作起浪。重私利輕公義,保守而非進步的人民,教訓了民進黨,卻害了台灣。北柯、南瑜現象,反映了選民的虛無化快感,也是迷亂共同體現象。(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