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當「華語界的奧斯卡」傷害台灣

◎ 林書函

七十多年前中華民國政府挾帶著一片大陸的資源來到小島台灣,同時在中國相對封閉之際,替台灣創造出難以想像一介小島得以煥發的「華」榮光,例如「金馬獎」。

但在中國開始開放快速發展後,台灣所謂華文化中心的優勢就逐漸消失,因為拚資源台灣是不可能拚過中國的,這就導致了這幾年每次金馬獎的老調重彈,台灣電影入圍數量稀罕得在一片中國電影裡殺出重圍,這是一個必然,不是台灣電影不好了,而是對岸的電影產量太大了,台灣有具得獎實力的好電影,但入圍名單一定會被產量優勢的中國電影占滿,於是金馬55張藝謀左一句右一句中國電影、涂們兩岸一家親,這樣的言論在由台灣政府舉辦的金馬獎出現何其尷尬?且在典禮現場這樣的言論竟然還獲得不少的掌聲。

金馬獎有其歷史和藝術權威,但所謂「華語界的奧斯卡」這樣的影展定位究竟還適不適合台灣?對台灣的主體意識是不是傷害?而當它的確在傷害台灣時,我們能不能有勇氣大膽拋卻這個其實不屬於台灣人的華榮光而去重新積澱屬於這片小島的文化?台灣人、政府應該要正視、深思。

(作者為劇場工作者,台中市民)

從獅城看金馬與傅榆

◎ 許慧儀

新加坡有將近一百萬中國人在這裡生活、工作;但事實上整個獅城的人口只有五百多萬人,讓人難以忽視中國人在這裡的螞蟻雄兵。新加坡人對於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你會因為他們親和的態度而慶幸自己不是中國人。中國人也喜歡和台灣人認識、往來,因為他們覺得台灣同胞高素質、民主、有禮、和善,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中國台灣」的擁護者,這讓他們對台灣多一分像是自己家人的熟悉感。

我和中國同學閒聊時問及,你們從小到大學校的教科書是怎麼教台灣的?他說,「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我們的國土還少了一個寶島台灣。」我啞然失笑問,「你對台灣幾乎毫無所悉,也沒來過,你怎麼會覺得台灣應該是你們的國土?」他慍而不怒地說,「台灣就是我們的!」他們甚至在等待國民黨的捲土重來,協商台灣的統一問題,因為共產黨只認定國民黨是他們能信任、能對話、能「被妥協」的好朋友。看來我和他這個對話應該是要就此打住了。

這次金馬獎的頒獎典禮,在台灣舉辦、是台灣政府所辦,是一個完完全全屬於台灣國內自己的活動。當我們聽到最佳紀錄片得獎人傅榆在台上表達自己對於成長地方的情感、對於台灣處境的不捨與無奈的時候,我們當然有共鳴!因為這就是身為一個台灣人的格調和非冷血的情感,也是最稀鬆平常的言語;不帶政治、沒有偏見、沒有色彩,只是一個最真實不過的表達。如果一個非土生但土長的馬來西亞僑生傅榆可以如此深愛台灣,那麼真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為何不能多愛台灣一點?

(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碩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