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語片 台文字幕

◎ 林榮淑

二○一三年,國家電影中心開始進行「台灣電影數位修復計畫」。每年修復二至三部經典電影,台語片修護成為台文字幕,除了文化保存意義外,也肩負台文推廣實驗。

二○一七年,國家電影中心和台師大台文系產學合作,為一九七二年楊麗花、矮仔財、小林、魏少朋主演的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配上全世界第一次的「台文字幕」。明年二月以前,可向國家電影院提出非營利申請,免費借出此片觀賞。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拍破台語顛倒勇」節目,〈台語電影大反攻〉有針對此片安排精彩訪談。

古早台語劇情片放置廿一世紀,個人以為能為特殊對象服務,欲開拓新觀眾,尤其是新人類看台語電影學台語,有待努力。本月十七日,有幸受邀觀賞在台灣教授協會放映《回來安平港》。看完電影,工作人員蒐集民眾對使用台文字幕效果的反應。因覺得觀賞人口是小眾,樣本太小代表意義堪虞,想聚焦在「台文字幕效果」,呼籲更多有識之士關切/參與此問題。

台文與華文由漢子而來,但存有差異。舉片名為例,《回來安平港》是華語,道地台語應為《轉來安平港》。過往政策,造成今日能聽讀寫台語文人口少。以台文字幕呈現比華語是更能抓住原汁原味。但是,觀眾對台語發音若聽不懂,想藉視覺的台文輔助,個人以為更困難,因為電影影像是快速流動,瞬間變化,不像書本文本,可以停格細嚼慢嚥,可以依個人速度前進。

今年獲得金鼎獎《文藝春秋》及台灣第一次獲得溫世仁百萬武俠小說大獎《浪花》和另一本台式武俠《本色》,內文均大量出現藉華語書寫台語,讀者閱讀時嘴巴跟著唸/讀冊,心領神會,妙趣無窮。

台語教育政策應是讓孩子先學會聽說,再進入困難的字形辨認和書寫,國小每週只有一節台語課,不重視台語的家庭,孩童學習成效更慘。加上雙語政策蓄勢待發,將擠壓台語學習,台文字辨認閱讀書寫留給台語平面文本,台語影片吸引新人類收看,協助台語聽音學習已經功德無量。

(作者為退休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