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聞線上》國家認同與言論自由

記者陳杉榮

台灣是一個享有高度言論自由的國度,這不是民進黨政府執政的功勞,而是七十年來全體國人共同追求的成果。但很可惜的,近年來,因為網路傳播無遠弗屆,即時新聞蓬勃發展,不肖之徒及境外勢力有機可乘,諸多未經仔細查證的「訊息」交錯在新聞當中,不僅傷害了媒體的公信力,也撕裂台灣的主體性;而我國駐大阪辦事處長蘇啟誠因為假新聞假消息的「不可承受之重」輕生殉職,令人遺憾。

「假新聞」不過就是「謊話」,依照常理來說,稍微有知識有辨識能力的人,大抵都有揭穿謊言的能力,更何況是具有豐富經驗傳承及嚴謹處理訊息的媒體。台灣傳統的媒體仍有強大過濾假新聞的能力,這也是看報紙的人依然相信「新聞紙」的重要原因。但在網路社群上,大量的「爭議訊息」層出不窮,有太多的原因相當值得探究。

商業競爭爾虞我詐,網路謠言五花八門,政治類型的「爭議訊息」方面,則不免牽涉到國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民進黨執政改變了黨國六十多年來執政的固定思維,許多作為被貼上「去中國化」的標籤,年金改革又引起許多退休軍公教的不滿,傳統國民黨的支持者混淆了價值標準,他們以「鍵盤」對蔡政府進行不約而同的「集體反撲」,卻又自認這是民主社會言論自由的「監督」,發表並散布大量反對民進黨政府的言論。

這類型的人,能言善道,因為網路的連結產生了群聚效應,習性反映強化了主觀性,喪失了客觀性,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對人不對事,製造了大量的資訊垃圾,攻擊政府,漸漸的對國家產生疏離感,甚至開始討厭他們父祖之輩所依棲的國民黨,一部分人更因此轉而歌頌北京獨裁政體的強大,貶損台灣的民主。這些人可能沒有警覺,甚至無所謂,他們的載具,「必要時」將成為敵國網路黑函的幫凶,被攻擊的不是民進黨政府,而是台灣寶貴的民主制度,這七十年來好不容易利益眾生的「復興基地」,可能被他們父祖口中萬惡的共匪裂解。

負責任的政府要面對「國族認同」的問題,要化解「國家認同」的迷障,不可以放任幕僚以牙還牙,往對立的方向走。大家都是台灣的一部分,政府要有能力提出堅實可行的政策,年輕人在台灣有希望,父母親和祖父母就不會為北京幫腔。執政黨,負起責任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