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中國特色因果關係

◎鄧志強(Abraham M. Denmark)

鄧志強(Abraham M. Denmark)

隨著中美關係和台海兩岸動態日趨寒寂,中國學者與官員間出現一種古怪但一致的現象:不願承認中國扮演著將彼此關係推向敵對的角色。這些學者希望我們相信,中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實在外交政策上幾乎沒有行動主體性(能動性),美中和兩岸關係衰退,完全得歸咎於華府與台北領導人的作為。這種無力(或不願)承認自己中國的鴨霸,及其政策、行動皆有後果的態度,將對他國試圖與北京交往及其決策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

怪罪川普政府 改變中美關係發展

以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何亞非近日發表於網路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的文章為例。他辯稱,由於「美國國內政治和美國對世界的認知發生重大轉變」,華府和北京已開始發展成互視對方為「競爭對手」的關係。當然,對於中國可能造成這種認知轉變的所作所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計畫、在南海的軍事化與獨斷行徑,以及在海洋與領土爭議中對美國盟邦及夥伴施壓—何亞非幾乎隻字未提,全部忽略帶過。

或是來看地位崇高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崔立如近期一篇文章。他怪罪川普政府認定美中戰略競爭「改變了中美關係發展的動力學」,「從而使雙方之間在重要議題上存在的分歧看法趨向更加對立化。」他也指(我任職過的)歐巴馬政府後期開始,「中美之間的互動效能發生逆轉」。如同何亞非,崔立如也無視於中國在中美關係上有任何行動主體性的可能性。

漠視台灣民意 批蔡不認九二共識

這類動力也出現在北京對兩岸關係的表述之中。它責怪蔡英文總統沒有明確接受「九二共識」,卻不去思考台灣民眾當初為何選擇她主掌大政。它挑剔美國透過軍售和「台灣旅行法」之類的法律,來提升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卻拒絕承認中國大舉加強施壓台灣對於促成這類行動所發揮的作用。

人們可能只是將這類分析貶為威權政體的產物:中國學者可能就是無法自由地批評他們的政府,因此必須將焦點置於他方的作為。這幾乎可以確定是因素之一,部分中國學者和官員私下也從不否認,已陷低潮的中美和中台關係,是在中國推波助瀾下進一步惡化。

在任何外交關係中,雙方皆可發揮一部分作用。無論正當與否,美國在削弱與中國的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但中國亦然。(路透檔案照)

北京脅迫鴨霸 引發台美負面反應

然而,任何不承認自己可能犯錯的體制,學習與調整的能力都會大幅減弱。倘若中國的學者和官員不願或不能承認,脅迫與鴨霸可能引發台灣和美國的負面反應,它就可能會繼續使用那些對遠離戰略對抗關係產生反效果的伎倆。

在任何外交關係中,雙方皆可發揮一部分作用。無論正當與否,美國在削弱與中國的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但中國亦然。北京適應、參與和提升外交的能力將受到根本限制,直到它能夠理解其行為與外在世界反應間的因果關係。

(作者鄧志強為美國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亞洲計畫主任;曾任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主管東亞事務。國際新聞中心周虹汶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