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謝青龍/(私校教育改革論壇)犧牲學生權益的教育體制還是教育嗎?

圖為情境照 (資料照)圖為情境照 (資料照)

謝青龍/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大家都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但是這幾波教育改革下來,學生真的展現其主體性,直接參與教育改革內容了嗎?答案顯然是沒有,所謂的「教育改革」,說穿了,不過是以一種獨斷思維取代另一種獨斷思維的過程而已。當人本教育流行之際,全國教育便一窩蜂地變成人本;當翻轉教育成為時尚潮流時,所有學校就全面地推動翻轉教育,教育界一直流行「蛋塔效應」式的教育目標,現在就連「以學生為主體」一詞都成了流行的教育口號。我想問蔡總統的是: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了學生主體性的教育,還算是教育嗎?

首先,大學教育的定位混淆,曾幾何時「大學技職化、技職大學化」,台灣已搞不清高等教育與技職教育到底有何差異了?以學生實習制度為例,本來是以職業訓練導向的技職學校的教育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用合一,特地安排學生到業界實習的制度。可是這十多年來,技職教育的實習制度日趨形式化,連普通大學也競相設立實習制度做為招生口號,忽視普通大學並非職業導向。

曾任教育部次長的某國立科大校長因推動學生全面實習制而獲業界肯定,於是就把「成功」經驗帶到另一所私立大學,推動所有學系實習制度,於是一所以人文教育著稱的普通大學,一下子變成了技職教育。曾有哲學系師生詢問:「哲學系沒有對應的職業,學生如何到業界實習?」副校長竟回應:「可以到廟裡或算命的那裡實習啊!」後來學校以招生不佳為由廢除了哲學系,校長更直言:「哲學系沒有職業對應,在我校長任內,都不會讓哲學系復招。」對高等教育與技職教育的混淆,是當前高等教育的一大問題。

所謂實習制度,其實不過就是把付費學習的學生轉給業界做為免費或廉價勞力,到底有多少學生受惠,缺乏具體的成效評估。學生付費學做工,還不如直接進入職場學習來得快些。

其次,學生受教權不受保障。當前各大學在教育部各種競爭型計畫的利誘下,充斥著五花八門活動,有大師講座,有勞作教育、志工學習,有社區服務、有企業參訪、有職涯訓練…,不一而足。大學生除了上課外,還要滿足各項計畫的要求,疲於奔命,就連以往大學生活中最被津津樂道的社團活動,也為了爭取評鑑獎項而虛偽造假。過度動員學生參加活動,學生還有什麼心力放在課業上?甚至還有授課教師奉學校長官之命,將全班學生帶至活動現場當人頭充場面。更嚴重的是那些退場或瀕臨退場的學校,系所整併到沒課可選,不知畢業於何系?甚至新生在學校董事會及教育部合謀下於開學日被迫轉學,只留下接手財團賞識的餐飲系師生。

第三,關乎校內的工讀權益長期被忽視。筆者任職的大學約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需助學貸款,這些學生除了沉重貸款外,通常必須打工才能維持生計,仔細檢視工讀制度,就會發現弊端叢生。

先看研究生獎補助款,六十一年發布的原意「為獎助大學暨獨立學院研究生專心從事研究,以提高學術水準」,該辦法已於民國八十六年廢止,此後各大學研究生獎補助款逐年遞減,直至今日早就成為教學或研究助理的工讀金,違反當年讓學生專心研究以提高學術水準之理念。

再看工讀生獎補助款,私立大學以當年度註冊錄取名額所收取的學雜費五%以上做為該項專款,依勞基法必須為工讀生保勞健保。首開惡例的就是台師大,以「學習型助理」規避勞基法,國立大學已然如此,私立大學更加嚴重,除了逃繳勞健保費,也利用服務學習來剝削學生。

大家都說教育主體是學生,但是學生權益究竟何在?都說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但是台灣百年教育藍圖何在?那些御用學者或馬屁官員的阿諛奉承,以各種虛偽造假的漂亮數據扼殺了學生受教權益,才是台灣高等教育現況。值此新教育部長上任履職之際,我們想請問蔡英文總統:台灣高等教育究竟該何去何從?或只不過是一次的選票考量而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