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陷入貿易烽火的台灣

◎羅曼(Walter Lohman)

台灣並非總是美國決策者的首要考量。因此,儘管聯邦政府裡的友台派釋出最大善意,華府還是有可能在不知情下傷害台灣。這是因為兩個國家的規模,以及在全球扮演的角色相差懸殊,上述情況才會發生。然而,對於一個在美國的太平洋戰略承諾中如此舉足輕重的國家,美方理應在諸多不同問題上,加倍留意其政策對台灣造成的影響,並採取行動以減緩衝擊。

我們就以美國貿易政策為例。

自由貿易商、美國企業界,以及不在少數的外交政策專家,一直都對川普政府的貿易途徑吹毛求疵。從開徵鋼鋁關稅、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到目前懸而未決的汽車關稅等各項作為,已催生出對於美國經濟蒙受損失,以及折損國際領導地位的嚴重疑慮。

從開徵鋼鋁關稅、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到目前懸而未決的汽車關稅等各項作為,已催生出對於美國經濟蒙受損失,以及折損國際領導地位的嚴重疑慮。(法新社)

尚未定案的關稅措施 更值得關切

儘管如此,批判者卻很少針對這些行動對台灣的影響加以分析。外界可能因此對華府產生一種印象,即美國的貿易政策對台灣有益無害。這類觀念並不正確。

首先,我們來看間接影響。在討論美國貿易政策是否敲響全球經濟的警鐘前,客觀地思考當前的情況非常重要。綜觀所有資料,美國總共已對約一千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課徵新關稅,占美國一年約二.四兆美元進口總值的四%左右。這個比率似乎沒什麼大不了,就算將(外國)報復措施的代價納入考量,相對於全球經濟、貿易的流動量,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更值得關切的是尚未定案的措施,包括對兩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威脅對五千億美元的全部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研議對三千六百億美元的進口汽車開徵新關稅;以及接踵而至的報復手段等。至此,我們才開始論及真正的「天文數字」。可能蓄勢待發的其他措施—例如,美國政府去年四月正式點名調查可能開徵新關稅的飛機、造船和半導體等產業,以及如同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 Rumsfeld)名言—「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不知道」(unknown unknowns)所暗示的,在華府新成形的貿易哲學中,有可能顯現的其他保護領域等,都尚未列入討論。

全球各大企業不安 台灣無從倖免

由於變數實在太多,要準確預測這種最壞情況會造成多大影響極為困難。世界銀行二○一七年十二月的報告,或許點出了最大衝擊程度。該報告指出:「一旦全球性關稅上調的幅度觸及現行國際貿易法規允許的上限,累積的貿易損失可能與二○○八至○九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不相上下。」然而,不論實際數字多寡,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貿易政策,可能從占比四%擴大到三十%至三十五%,顯然會讓全球各地的企業大為不安,台灣也無從倖免。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美中初期貿易戰的直接影響。大多數分析指出,台灣目前受到的立即性影響相當輕微。美方迄今鎖定的五百億美元中國組裝產品中,台灣涉及的部分還不足以引發過多焦慮。不過,隨著事態演變,美中兩國的貿易緊張最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最起碼,針對中國組裝的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需要台製輸入裝置的商品加徵關稅,勢必會迫使企業調整合作關係。此舉曠日廢時,衍生的債務卻會迅速增加。

第三點,也是最立即相關的問題,是美國針對進口鋼鐵課徵關稅的影響。從加拿大和日本等盟邦進口鋼鐵,被美方視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一事,始終令人匪夷所思。基於台灣仰賴美國維護自身安全,從台灣進口鋼鐵居然成為國安風險,更是牽強附會。儘管如此,台灣還是沒有據此向美尋求豁免,反而主動表示將配合川普政府的所有要求行事。

起初,台灣官員在尋求表達自身立場所需的管道時遭遇重重困難,但今年春天以來,已充分且清楚地向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及商務部傳達台灣方面準備採取的措施。此外,台灣也對鋼鐵銷美主動設限,加強防範中國鋼製品經台灣轉運,並將針對中國進口鋼品展開更多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事實上,台灣方面已著手進行中。

關稅豁免 台灣還在苦等一通電話

總之,台灣已展現足以成為川普政府理想夥伴的姿態。然而,眼看阿根廷、澳洲、巴西和南韓均因達成類似協議獲得關稅豁免,美國也已和歐盟展開協商,台灣卻還在苦等一通電話。

事情不該如此。

華府正處於如何擬定貿易政策、優先考量的國內利益為何,以及貿易與外交政策之間關係的重大辯論之中,這場辯論也擴及更廣泛的經濟、政治和哲學思辨。在支持美國恢復推廣自由經濟之貿易途徑的論點中,台灣受到的影響頂多被視為一個次要問題。在其他層面,台灣方面無法抱持合理期待,只能期待直接受到美方政策影響時,正如鋼鐵關稅,自己提出的建設性做法可獲得採納。

(作者羅曼為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中心主任;國際新聞中心孫宇青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