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訪》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談產銷改革︰源頭掌控+力推農保 保障農民收入

記者黃以敬/專訪

二○一一年,香蕉產地均價一度跌到四元、三級品更慘落到一元,當年馬英九總統long stay面對農民抱怨「活不下去」,回應「怎沒有早點說」引發爭議;當年農委會祭出每公斤五元保價收購。今年,香蕉次品價格又傳一公斤四元低價,農委會再被釘到滿頭包、也祭出保價收購,蔡英文總統傳發怒要求加速調節。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坦言,農產產銷失衡、價格波動問題不斷循環,過去十年花了近四百億元在產銷調節及災損補貼,卻「花大錢卻還惹人嫌」,農委會就須痛定思痛、更徹底改變舊制度,提前到種植登記等源頭掌控,希望覆蓋率提高三倍,更早預警及轉種,中後段則要加強內外銷量十%、擴大加工能量五倍,而未來除災損補貼二十%農產成本,還將推農產保險可理賠八十%甚至一百%,要讓專業農能確保成本、穩定收入,不必再年年擔心天災衝擊。

天氣好量多價跌 價好又搶種風

Q:產銷失衡、價格波動不斷重演,問題何在?

A:台灣地理氣候、條件,有優勢也有劣勢,易種的蔬果種植面積增加、生產技術好又讓單位產量大增,但極端氣候變化又讓天災頻繁,每年一至三個颱風,天雨、天旱都會有不同蔬果受害,例如今年五月幾乎沒雨水,但端午前後雨多、梅雨延後,鳳梨怕水,因此肉聲果、裂果增加,近期許多低價訊息,就是次級品或受損品。

相對地,如果某年蔬果價格好,隔年又會出現搶種風潮,量大但品質不齊,供需失衡,價格也勢必波動。

以幾乎一整年都可產的香蕉為例, 收穫面積從一○○年一萬三七八八公頃,去年增到一萬六八四二公頃;前年寒流造成價漲,去年和今年產量更估大增約十萬公噸。鳳梨則從一○○年九○三○公頃增到今年一萬七九○公頃,產量從四十萬公噸增到五十八萬公噸。

產量增,正向是希望產值倍增,但價格也因此易波動,尤其許多搶種者並非專業農,而是兼業農,例如屏東有三千公頃檳榔地,下面就多種了已老欉而非優質種苗的香蕉,還有有地的非本業農,看到好價格就加種,都會使得市場上量增而品質較次級,不合理低價就出現。

逢選舉年 不實訊息傷農害價崩

今年更遇縣市選舉,許多不實訊息夾雜,想要帶風向甚或有統戰目的,例如用一堆老照片或中國農產滯銷照片假傳農產價崩,這些對次級低價品的渲染,都恐導致盤商及消費端壓低價格採購。

又如馬前總統日前去看有五十甲地的大農戶,抱怨鳳梨產地價每台斤十二元、低於成本十六元,馬前總統就呼籲要中國採購台灣鳳梨。但這些說法恐是對農業不了解、涉有失格。因依規定,跟台糖租地超過一定面積,就須有出口計畫以免衝擊國內,而地大就成本較低,五十甲地估成本低於十二元,而今年鳳梨外銷較去年大增近萬公噸,不僅沒有中國不買,且照理高雄鳳梨在五月前陸續出口,價格都在二十多元以上。政治人物要小心動輒唱衰國內更大多數農民。

災損補貼近400億 花大錢仍被罵

Q:價跌最常補貼、保價收購,但國民黨執政時的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就主張廢除九五機制(價格低於九十五%成本就啟動收購)、坦言無法解決農業問題。補貼、保價收購無法提升農業?

A:二○○七年迄今,政府花在蔬果產銷調節已逾十七億元,災損補貼更累計達近四百億元。但花錢仍被人罵,甚至傳有農民就不採收或轉種,反正災損有每公頃七萬五千元補助。例如二○一三年調高災損補貼後,有些易種農產的面積就大增。

「花錢僅能解決短期問題,無法長遠改變產銷結構問題」,對長期農業升級確實沒幫助,不宜再擴大。我剛上任時就強調要推動新農業,須「種得更聰明」,農業品項及樣態太多元,過去產銷SOP程序很難一套適用,因此農委會再提出八大措施,希望從產銷源頭到後端都更擴大能量及效率。

為更保障農民收入,除現有災損補貼持續,主要彌補生產成本二十%、讓農民有復耕能力,也希望加速在今年底可完成「農業保險法」立法,可透過保險理賠再回收八十%,目前試辦高接梨、芒果及釋迦等,有的甚至可理賠百分之百成本,專業農更保障收入、不必憂心天災,就可更用心提升技術與品質去多賺。

2成災損補貼+8成農保 保障收入

Q:八大措施與以往有那些不同?多人呼籲預警制,但政府無法源可強制要求農產登記或轉種,如何落實?

A:預計這月底,就會向賴院長及蔡總統報告「農業精進作為方案」計畫,院長也早指示所有改革都須加速、提前。

沒法源可強制,登記制確實不太可能一步到位,目前多是透過地方或農會推動,掌握的多是專業農大戶,種植面積覆蓋率約全國一成。目前預警大多是農民種下去後的估計,恐還是慢一拍。

未來將透過各種政策工具要求農民登記,例如種苗、肥料補貼、災損補助、甚至農業保險等,要優先享有補助或投保等,都應參與登記且接受輔導,希望三年內將覆蓋率提高三倍,可更達到預警、調控產量甚或價格的槓桿效用。

中間倉儲物流、銷售、加工等階段,也須更擴大能量,且最好能增加契作管道,包括要擴大農產品加工、直銷、外銷各十%的「三支箭」。

加速改革 8大措施+3支箭齊發

冷藏倉儲部分,諸如洋蔥可存放六到八個月、大蒜若乾燥可放八個月、高麗菜冰藏可儲六個月等,很多農作適當冷藏儲放是有延長銷售空間,未必採收就要全上市。將規劃在桃園、彰化與屏東多興建大型冷藏、倉儲物流中心,也可作中間銷售點,原計畫三至五年,但賴院長指示加速辦理。農委會這週就要盤點各地現有公有倉儲設備,短期內先擴建,未來在台中、台南、高雄市場整建時,也將規劃擴建冷藏設備,因應明年若再有農作量產可存放。

外銷數量也將研擬增十%,但鑑於目前台農發公司談國際貿易都需一年前下單,常遇到下單未必有貨或品質不好、未達標問題,因此將研議輔導例如香蕉十%農地專門做出口契作,政府會加以專業輔導、客製化提升品質,一方面確保供貨,二方面品質更可達標。外銷市場才能穩定開拓、爭取訂單。

諸如鳳梨、香焦、芒果、釋迦、芭樂等,都是台灣可具有外銷競爭力的品項,都將評估增加契作外銷。而且除傳統著重於鮮果外銷,常會遇到檢疫等問題,未來也要增加蔬果加工製作能量五倍,品項也要研發擴充,外銷、內銷都可更多元,甚至加工廠商就可直接契作生產,都更有助產銷調節。

避免聯合哄抬或壓價 將設價格小組

Q:除改制度,外界也常質疑「菜蟲」、「果蟲」。產銷組織及人的問題也須改?

A:要改善產銷成效,勢必要更發揮地區農會、合作社、地方政府、盤商的共同產銷功能及責任。產銷改革如無整個體系配合,恐是緣木求魚。

農委會就將成立「價格小組」,落實對生產地與消費地的價格差異進行調查及調控,避免聯合哄抬或壓價。又如大蒜的四大盤商,本身又是進口商、也是出口商,銷售系統過於封閉問題也需改善。

此次北農連假事件,除北市、北農有責,農委會也有監督不周須檢討,但其中也凸顯出農會沒發揮產銷調節功能的另一問題。全國農會每年接受農產運銷手續費六千多萬元,是要服務農民、幫農產做最好配銷及保價調節,但與北農開會已知要連休三天,卻未提前疏調,農產變剩貨,顯示農會體系功能須再提升。

政府長期補助全國三百多間農會及合作社等,但服務量多止於地區性,未來也將補助建立大型冷藏、倉儲設備,可在農民與市場中間,增加倉儲或銷售作用,讓出貨時間及調節更具彈性。

農委會甚至思考要修農業法、恢復六十五年廢止的「聯合股金制」,讓農民可成農會股東,日本、韓國等都在做農會系統改革,朝向更能利益共享、風險共同承擔,甚至改為公司法人組織。國內接受輔導的合作社、農會,其實也具備條件,農民成股東,更能與農會結合、監督並共同努力提升產銷成效。

許多農業產銷問題及改革,預計九月全國農業會議討論,希望化危機為轉機,農業產銷更有效率、農產價格及農民收入可更保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