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颱風假爭議反映的專業與良知

瑪莉亞颱風侵襲北台灣,災損不大,且夾帶而來的龐大雨量恰好挹注北部乾涸的水庫,真是天佑台灣;然而,北北基對於颱風假的不同調,新北市提前宣布停班課,台北市、基隆市則決定正常上班課,同屬大台北生活圈卻有不同的決策,引發頗大爭議。颱風假的紛爭其來有自,台灣是天災頻仍的島嶼,每年往往有多次颱風來襲,對於民眾的生活作息造成極大干擾,更衝擊產業的生產與經濟成長,而是否放颱風假更是爭議不斷,此次瑪莉亞颱風應否停班課,正好可以成為討論的插曲。

由制度面來看,目前遇颱風侵襲是否停班停課,係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訂定的「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發生各種天災時,只要符合「風力、雨量、土石流、房屋倒塌、影響安全」任一標準的參考基準值,權責機關就可以宣佈停班停課,適用對象為政府各級機關和公、私立學校;勞基法中無相關規定,但大多民營事業單位都跟進,讓勞工也停止上班。而是否放颱風假的參考基準值則是中央氣象局提供的風力、雨量預測,由地方政府決定;然而,即使有專業的客觀數據作為依據,但因天氣預測失準,或者地方行政首長在政治考量上多所算計,因此頻頻發生錯誤的停班課決策,造成民眾生活步調紊亂與產業生產的停滯,招惹民怨。根據一項統計指出,二○一四至二○一六年颱風來襲時,全台各縣市颱風當日風力雨量達標、卻沒停班課的次數共有十二次。風力雨量未達標、卻有停班課的次數,則高達六十三次,顯見能否放對颱風假,並不容易,尤其以標準未達標卻停止上班課的錯誤最多。其實,對於地方首長而言,未放假引起的批判,遠大於不應放假卻放假的不當決策,如此的回饋機制讓地方首長不得不在專業評估之餘,進行更多的政治盤算,目的在於贏得更多的掌聲與選票,使得颱風假彷彿變成另類的選舉籌碼。

此次瑪莉亞颱風,新北市的放假決定深得多數網民的按讚,而決定正常上班課的北基兩市首長則被罵翻,但從專業的科學角度衡量,新北市只有少數區域達到颱風假標準,卻全市放假,乃明顯的政策錯誤,而台北市與基隆市未達標因此正常上班課,才是正確的決定;荒謬的是,從民眾的反應看來,做錯決策的人反而比做對的更受歡迎。根據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基隆市長林右昌事後的說明,均反映他們其實對新北市的決定相當錯愕,新北市提前突襲,可能讓彼等背負政治壓力,成為眾矢之的;儘管如此,柯林兩人仍基於專業作出正常上班課的決策。由此可見,即使是否放颱風假有客觀標準作為依歸,地方首長若以迎合民眾的政治考量為主,縱使放錯假,仍不會受到太大的責難,乃是最安全與代價最小的政治決定。

誠然,天氣預測可能出現誤差,颱風假確實可能放錯,但政治人物的起心動念,若真能以民眾的身家安全為考量,那麼決策錯誤仍情有可原;相反的,若是地方首長不以專業,甚至民眾安全為念,卻只由民粹角度出發,也就是以討好選民為主,表面看來似乎民眾與政治人物都不必付出代價,其實整個社會付出的潛在成本,卻是巨大而難以彌補的。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推估,放颱風假影響的經濟規模約新台幣四五○億元,此尚未包括更多無形的損失。因此,在政治人物的天平裡,放錯颱風假的代價可能微乎其微,但對實體經濟而言,卻往往是一次重擊。

台灣人多地狹,災變特別多,颱風假如何實施,應是一個嚴肅專業的議題,首要前提應是以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重,其次則是經濟的衝擊,才能思慮周延;再者,科技日益進步,天氣預測的準確度有效提升,是否放颱風假,已有更多的專業數據作為憑藉;如此多管齊下,可以減少地方行政首長的主觀裁量空間,降低政治操作與算計。不可否認的,長期以來,台灣的颱風假已經淪為以民眾安全之名行討好選民之實的政治博弈,嚴重扭曲社會的價值觀;因此,吾人對於勇於堅持科學專業,抗拒民眾掌聲的誘惑,而做出正確決策者,應該給予最高的肯定,方可促成政策與專業、良知結合的良性循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