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改革中研院院士選舉,建立開放的國家科學院

中研院院士馬上要進行新任院士的選舉,中研院院士深受台灣社會重視,常應政府或學術機構邀請擔任主管或顧問,並受委託審查重大的學術、政府、科技產業計畫,參與重大資源的分配。外界所不知道的是,中央研究院作為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科學院,近年來院士的選任一直有重大的問題。

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院士身分認定的錯誤。目前的選任方式違背全世界國家科學院的作法,也違背中研院組織法的條文。先進國家的國家科學院,如美國、英國、法國國家科學院等,院士(member)都由本國學者出任。中研院組織法也規定:「中央研究院置院士若干人…,就全國學術界成績卓著人士選舉之。」可見中研院院士只能是本國學界人士。但是近年來院士們卻持續選出非本國人士擔任新院士,甚至包括多位1949年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生、受教育,從來沒有中華民國(台灣)身分者,今年更有多位這樣背景的院士候選人。

第二個問題則是視野的狹窄。先進國家的國家科學院,也設置外籍院士或通訊院士(稱作foreign associate,或是corresponding fellow),選任全世界優秀的學者擔任。近年中研院雖然也在組織法裡增設了名譽院士,選舉外籍傑出學者擔任,但作法卻和其他國家(甚至包括中國)大異其趣。我們的院士們用超高的諾貝爾獎級的標準選舉(外籍)名譽院士,卻對無中華民國身分的「華裔」(特別是對岸出生)學者情有獨鍾,用普通的標準選舉他們擔任本國院士。國際上成就崇高的學者,遠較「華裔學者」這個群體大得多。台灣要選擇開放,應該選舉全球不同族群、國籍的傑出學者擔任外籍(榮譽)院士,不應封閉地限定在華裔才對!

我們對大多數院士的學術成就,都很尊重;我們也歡迎現有的無本國籍院士以及全球傑出學者,和台灣學術界緊密合作,協助台灣學術發展。只是目前院士的錯誤選舉方式,違背中研院作為國家科學院的定位,更不利於台灣學術對全球開放。不少中研院的院士和研究人員,以及國內學界的成員,早已認知到這兩個問題,有心改革,但是遭遇很大的力量阻撓。我們深覺這種違法的選舉不能繼續,既然院士無法自己改革,所以公開寫信呼籲輿論、國會、政府出面糾正,並將在近日發起國內外學者連署。

發起人(含中研院院士、研究人員、大學教授):林明璋(院士)、陳良博(院士)、祝平一、祝平次、施純傑、馬徹、梁國淦、曹添旺、陳儀深、張谷銘、莊樹諄、黃銘崇、葉俊顯、廖宜方、劉璧榛(依姓名筆畫順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