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貢寮海祭 給年輕人的舞台

◎ 廖志堅

一九九九年,時任台北縣長蘇貞昌非常大膽,任用不到卅二歲的我擔任縣府一級主管,也大膽同意我隔年的貢寮海洋音樂祭的提案。

研究所時,我常在師大路的「地下社會」鬼混,花兩百塊門票錢,換一支啤酒,聽著、看著獨立樂團演出,是窮學生最高級的享受。不過換到自己主辦,卻十分惶恐。首屆貢寮海洋音樂祭在二○○○年活動當天下午三點開演,我站在彩虹橋上,望著舞台邊寥寥的觀眾,內心想著「這種小眾音樂真的有人願意花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看嗎?」旁邊角頭音樂的張四十三看出我的不安,直說「免驚啦!」不安心情持續到下午一點,貢寮火車站一節節車廂滿滿人群下車,讓我振奮了起來。

當時,開場前,舞台前面已經有六、七千位年輕人等待,蘇縣長要上台致詞,即使事先有建議勸他不要,但他還是上了台,果然致詞後,台下冷場。我趕忙補上十餘件紀念T恤讓他丟送,觀眾才再度熱起來,有了氣氛開場。從此蘇縣長連續五年(2001-2005)未再上舞台致詞,他說「海洋祭的舞台是屬於音樂人的!」

第二屆海祭從一天變兩天,就是希望讓更多獨立樂團被看見。第三屆獲得交通部觀光局補助變成三天,引進國外樂團表演,吸引全國觀眾四十萬人以上,當地民宿供不應求,甚至遠到基隆市旅館也爆滿,至此打響海祭名號,成為當時台北縣的重要音樂節慶活動,同時也帶來了商機與贊助。第五、六屆,有企業冠名全額贊助,當時有人批評這樣過於商業化,但蘇縣長與我都認為,如果能讓民間企業參與,節省政府預算,但秉持海祭初衷,讓獨立音樂人站上舞台,本質不變,方案多贏,何樂不為。

二○○五年海祭歷經三個颱風仍然風光落幕,我也即將卸任。媒體當時訪問我對未來海祭的期許,我說,莫忘初衷就好。只是沒想到,不到幾年,海祭淪為花大錢請流行藝人的大拜拜活動,讓我傻眼、當年共同參與的音樂人也傻眼。海祭的變質,讓音樂人不再視其為音樂聖殿,這也是這幾年海洋熱消褪的根本原因。

最近,有人把蘇貞昌前縣長的發言掐頭去尾,然後大發謬論批評。在我看來,這類謬論,要嘛沒到過海祭,要嘛不知道海祭的精神—「給年輕人的舞台,鼓勵原創」。

(作者為前台北縣政府新聞室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