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南200年防洪頻率?

◎ 賴明煌

日前因間歇性豪大雨,導致南部某院轄市舊城部分低窪路段淹水,一名市長參選人提出把原有10年防洪頻率改成如台北市200年防洪頻率的「大城市防洪計畫」,並要建立「海綿城市」。這樣真能解決問題?

檢視中央氣象局該市「各雨量站過去24小時時雨量資料」,顯示14日當天台南北區累積24小時109mm、最大1小時降雨54mm,而鄰近的中西區是103mm、安平區是86mm、安南區是77mm。這些強降雨已接近排水保護的臨界值,又逢初一的大潮日,則外水比內水高且降雨驟大又延時拉長,在臨近海邊的低窪區域排水的速度,就相對緩慢而形成部分淹水。

台南市管區域排水保護標準為10年重現期洪水之設計。台灣河川防洪頻率設計分為10年、25年、50年、100年及200年5種類型,各都市排水溝大多只是5至10年的防洪頻率排水量,連全國第二資深的高雄院轄市長期投入建設經費,其下水道排洪設計標準,部分區域是根據5年一次防洪頻率,亦即每小時雨量上限79mm這樣去建設,更何況是目前全國經費最少的院轄市台南呢?

把10年提到200年的防洪頻率,所需的堤防及排水設施土地需增數倍,要投入的經費約需增近百倍,台南市財政負擔得了嗎?難道其他建設都不做了?選票與理性之間,千萬別忽略府城選民辨別是非之智慧。

(作者為成大土木博士、工程技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