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香蕉產銷失衡之亂

◎ 許輝煌

媒體望蕉興嘆的畫面年年上映,片頭開始是低迷的蕉價,產銷失衡的困境,下一幕則是挺蕉大會。最後社會新焦點出現,覆蓋香蕉,謝幕,明年再相會。台灣蕉業就在這樣的劇情下,輪播了幾十年。類似現象為何一再發生,它如何走向惡性循環?

一:氣候因素,影響質量及價格?台灣多颱風,蕉農看天吃飯。當產期遇氣候炎熱無風災時,香蕉產量暴增。唯夏季的香蕉口感欠佳,加上消暑水果又有多樣選擇,如西瓜、鳳梨、芒果等,導致民眾購買香蕉意願降低,若又遇上外銷市場疲軟,則加速香蕉價格崩盤。六、七十年代的台灣是香蕉王國,日本人指名吃台灣香蕉,市佔率曾高達九成以上,之後則逐年下降,到現在只剩一%,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不愛台灣香蕉了?人工貴、品質沒管控、價格偏高,以上恐是主因。再者香蕉易受颱風影響,產量無法穩定供貨給日本,價格的波動也削弱外銷競爭力,於是日本可能轉向其他國家(例如:菲律賓)進口香蕉。

二:農民搶種,供過於求導致價格崩盤?風災之後,香蕉受損供需問題造成價格上揚進而吸引許多蕉農搶種。於是歸因香蕉連年崩盤就是農民「搶種」,而搶種誘因只為等待內銷價格上揚。屏東香蕉研究所是販售種苗的中心,理應對隔年的香蕉產量,可透過數據預測,判斷產量價格是否會崩盤,並對超量種植提出預警,從源頭做好管控。問題是,除了研究所外,還有其他地方也賣種苗,無從統計。若是香蕉種植數量沒增加,沒有供過於求,為何價格還是比起去年同期低了許多?

三:香蕉契作,進一步保障收益價格?有農民表示,契作香蕉雖有保證收購價,但大多數蕉農仍不願意配合契作外銷。原因係每當颱風來襲時,契作收購價反而低於市場內銷價,在香蕉產量少時,內銷次級品的售價約莫每公斤三、四十元,反觀契作香蕉的生產過程、交貨數量、銷售價格都得依照合約進行,於是造成蕉農契作意願不高。

綜觀上述,雖然政府對香蕉栽種設有管控機制,但最終效用並不大。前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主秘李念宜曾指出,香蕉價格崩盤的三大主因,分別是「忽略產銷政策的基礎農業工程,缺乏長遠規劃」、「國內政策過度保護」以及「農民一窩蜂栽種」。日前農委會也射出數支箭,試圖挽救蕉業。包括:輔導農民,提供產銷資訊平台,從源頭管控。推動收入保險,針對天災或產銷失衡,降低風險。擴大加工,多元利用。強化農業冷鏈體系,因應供需失衡。唯在氣候異常變化下,加以一窩蜂搶種、品質管控良莠不齊。香蕉產銷失衡問題,能否真正解決?結果尚待明年上映分曉。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班在職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