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習近平的功勞簿

博鰲亞洲論壇,習近平宣布四項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窺其內容,似有為中美貿易戰降溫的意味。但官媒人民日報馬上補一槍:擴大開放的新措施並不適用動不動就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而習近平藉由會見蕭萬長一行博感情:改革開放初期他在福建、廈門任職時,很多台灣民眾到大陸,三、四十年過去了,中國的發展,「功勞簿上要記上我們台胞、台企」。但話鋒一轉,又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民眾應該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拒斥小英善意,廣結在野、統戰民間,則凸顯其對本土政權「去政府化」、對台政策「以我為主」的鋪陳。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不可否認改革開放激發了中國人的勤奮打拚,但在中國經濟改革摸索初期,台灣的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確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 一九八九的六四屠殺之後,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當時台商仍繼續錢進中國,堪稱中國經濟不退反進的一大助力。同樣不可否認的,有些台商享到中國經濟紅利而獲益,成為兩岸之間的新階級。而中國對台政策,不論高低起伏,拉住台商一直是不變的一手。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持續吸引台商到中國做功德,乃至最近的「惠台」三十一項政策吸收各種專業,對中國經濟成長與升級,都可以提供免費的助力。不僅如此,壯大中國本身的經濟,同時還可以扶植台灣的經濟統派,一舉兩得,十分划算。

然而,從台灣這一邊來看,這樣的情況卻屬損己利人之舉。三、四十年來,資金、技術與人才流往中國,台灣逐漸染上經濟慢性病,投資不振、產業萎縮、就業困難、學用背離、所得降低、貧富擴大等現象,伴隨著晚婚少子、流浪教師等問題,形成台灣的社會綜合病症。近年來,中國對台施展窮台攻勢,且透過挖角竊取高科技商業機密,危及台灣尚有的產業優勢。儘管如此,台灣的資金、技術與人才,至今仍源源不絕流往中國,有人還唯恐流速太慢,大聲鼓吹兩岸經濟一體,可以說,在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窮台之前,台灣自己早就已經在窮台了。當前富了少數台商與窮了廣大台灣的對比,如果繼續下去甚至更惡化,台灣對中國以經濟反獨促統更將失去招架能力。

所以,蔡賴體制的維持現狀、務實台獨,首要之務便是活化台灣的產業經濟,一方面要止血,不容再讓台灣的資金、技術與人才「資敵」了;另一方面要造血,排除少數民粹杯葛,積極解決企業界擔憂的五缺問題,善用稅改工具刺激投資意願,將自由市場與民主環境結合成吸引外資的亮點。易言之,在馬政府八年大流血之後,蔡賴二人必須趕快把產業經濟振衰起敝,如此才能將台灣的民主活力導向正面,同時抵抗國力還在上升中的專制中國進逼。而且,也要把本土政權長期執政,視為總體施政的主要目標,因為今後台灣所面對的敵人,已是沒有任期限制且將追求統一台灣歷史功績的外向型獨裁者,再出一個傾中政府台灣將萬劫不復。

習近平稱讚台商、台企,不是台灣之福,而是台灣的警鐘。和統,武統,窮台,「惠台」,不論說什麼做什麼,中國的目的就是要併吞台灣,讓台灣這塊戰略要地成為中國夢的最後一塊拼圖, 二三五○萬人的民主、自由、人權、意志都在所不論,李明哲事件便是明證。中國不是偽君子而是真小人,它擺明了威脅利誘的終極都是併吞台灣,有人為了自身利益鼓吹中國腹地論,不啻是牽著台灣自投羅網。此外,也有人以民粹思維,阻撓台灣與美日更緊密的經貿連結,其動機也許是善意的食品安全等理由,但其結果卻耽擱了台灣的經貿從中國轉向美日的契機,而那些戰略盟友才是台灣正常且安全的腹地。台灣,如果內有中國內應又有民粹干政,習近平哪需要像武統論者那樣大費周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