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德國看台灣交換生

◎ 劉威良

個人在德國近年來也收過台灣的交換生,各留九個月。德國班級同學圈確實不容易打入,也讓這兩位同學很挫折。個人對於同學挫折可以體會,多予以理解陪伴。但我要說,台灣交換生、尤其是男生,在家裡或和別人家庭一起住,大多不會主動做家務,他們經常吃了東西忘記收拾,有些也不會主動洗餐盤。在生活中,他們偶爾會借學校的書忘了歸還,使用東西也不會小心珍惜,回台灣後,經常還要處理他們留下來的事務。

多了一個人生活,家中也多了一份凌亂,很多生活上不習慣或相處問題只能多容忍。因為在他們這年紀,講他們也沒用,就希望他們能一點即通,無法強求。別人的孩子,根本可以不聽住宿家庭父母管教。出了國,他們逃離了父母及長輩魔掌,住宿家庭也對他們沒辦法。他們有的在家私自喝酒,勸阻也不會改,每次叮囑也沒用,當住宿家庭的父母,管教真的很難拿捏分寸,更何況他們也快成年或已成年了,責罵更不是辦法。在德國交換機構,他們有另請一位輔導人員,遇雙方有問題或溝通無效,可以介入輔導,輔導學生和住宿家庭的不睦。

住宿家庭的父母,確實是吃力不討好。德國的住宿家庭,只付愛心,不准收費。因此,除非合得來,否則就會被要求搬出。曾有在台灣的交換生因與住宿家庭不合而換了四、五個家庭。德國人的生活習慣真的與台灣人天差地別,生活上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也很多,語言又不通,相處問題屢見不鮮。

到國外體驗是很好的事,但交換生自己要夠成熟才行。國外生活,自己要自律,打不進同學圈是正常的,因為交換生本來就不屬於原來他們的小圈圈,這無關膚色問題,即使是他們自己國人都有一樣的相處問題,我們無需把自己的問題放大,也無需把歧視無限上綱。

另外,遇困難是正常的,這也是交換生要給自己的挑戰,否則留在台灣就好,何須出國?如有挫折就應懂得如何求救,而不是心中藏恨,害己害人。

(作者著有借鏡德國、德國台灣協會前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