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褒,貶

余光中。(中山大學提供)余光中。(中山大學提供)

◎李敏勇

李敖。(取自臉書)李敖。(取自臉書)

余光中(一九二八︱二○一七)、李敖(一九三五︱二○一八)、洛夫(一九二八︱二○一八)先後去世,總統是否頒予褒揚令?為何文化部有建請褒揚李敖、洛夫,而余光中沒有?如果是雷震、齊世英、殷海光、張忠棟…,應該沒有這些爭議。並不是他們是否來自中國,而是典範尺度的檢視。

有些人為余光中叫屈,認為以他的地位,政府應對他有所褒揚。另有因為余光中在一九七七年的鄉土文學論戰,他的︿狼來了﹀是血滴子,對陳映真的告密失格,所以文化部門不宜加以推崇。是耶非耶,只有文化部知道。

對於李敖的褒揚令,民進黨立法委員段宜康以他後期行止令人不齒,不值褒揚。依李敖的黑白郎君個性,他也不會接受。李敖的眼裡,中華民國不管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或民進黨執政,又算什麼呢?(文化部的熱臉,已貼到李敖家屬的冷屁股了。)

相對於余光中和洛夫、李敖確在一九六○年代《文星》雜誌時期,以叛逆、自由主義色彩,從《傳統下的獨白》一路挑戰戒嚴時代政治禁忌。對中國國民黨的底子及道貌岸然的文化形貌,有挑戰性,並曾成為統治體制的階下囚,但不盡為公義的善訟形象,成為標記。而余光中,早早就保守化,附和黨國統治權力。洛夫馳騁現代詩壇,頗有一方之霸的氣勢,但脫不了反共國策桎梏以及殖民體制性。三位文化人的光影雖有參差,不盡值得崇仰。

一九七七年,鄉土文學論戰,余光中開了第一槍;洛夫也在後喊打批鬥。顯露的也是一樣反動,都是黨國體制的附和者。他們都在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經人民直選出任總統之後,不適應政治變化。兩人都有反李情結,以台灣人只能在中國國民黨當傀儡,豈能擔當中華民國領導人。

在台灣的傳播條件作用下,余光中、李敖、洛夫都有異常份量。顯示的是:社會的肉體雖然台灣化,但心靈不盡復權,佔身體面積小,部份的頭仍在殖民體制中國性的意底牢結指導脖子以下身體的行動。

余光中、李敖、洛夫都無法正常面對台灣的民主化發展,他們都在「舊中國」的桎梏與「新中國」的牢籠中無法脫出,不盡能面對台灣的開展。這也是台灣建構命運共同體,追尋正常國家存在的文化病理。褒揚的進退失據則顯示轉型正義未實現的難題。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