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訪》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放寬永久居留條件 優秀人才給予雙重國籍 推新移民法 解決人口產業雙危機

記者陳梅英、鄭琪芳/專訪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上任五個多月,具法律背景的她對法規鬆綁相當重視,已鬆綁近二百項法規,現在更要推動「新移民法」,希望開放中階技術人才來台、放寬台灣永久居留條件、甚至對優秀人才同意給予雙重國籍,讓台灣成為友善、接受移民的國家。她表示,「新移民法」不排除由國發會提出,並由國發會擔任主管機關,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台灣人口結構面臨巨大改變,為了國家長遠發展,這個問題必須面對。

問:政府有哪些對策可解決人口及產業雙重危機?

答:台灣人口結構的巨變,是我相當憂心的問題,去年台灣新生兒不到二十萬人,少子化之外,更面臨高齡化加速的問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已超過十四歲以下青少年,少子化與高齡化的衝擊,台灣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人口正在快速下滑,且二十年後台灣新增勞動人口就這麼多,屆時勞動力短缺會更嚴重。

過去台灣的人口政策,大多從福利面著手,聚焦如何提供津貼來獎勵生育,忽略產業發展及經濟成長的需求;為求政策擬訂更周延、不至於有偏差,國發會研議後,行政院人口與人才兩會報合一,賴院長也親自啟動育人政策,除了衛福部、內政部,也把財經部會納入專案會議,希望全方位思考人口政策,並重新檢討移民法規。

開放中階技術人才 也要留高階人才

現行移民法規「入出國及移民法」,是從國家安全觀點所設計的,並不是吸引人才的法規。然而,現在是一個全球競才的時代,科技的進步也讓異地工作成為可能,當所有資訊都儲存在雲端,以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資安才是重點,人才的流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在這樣時空背景下,我們需要一個更具機動性、靈活性的新移民法,在高階白領及基層藍領之外,對於業界欠缺的中階技術人才,未來應該設計一個彈性機制讓他們可以進來;對於已在台灣工作、且愛上台灣的外國人,適度放寬永久居留條件、同意給予雙重國籍。

為避免開放中階技術人才衝擊國內就業,將有兩大前提:第一,不要影響台灣年輕人的工作機會;第二,不要拉低台灣的薪資水準。適度引進人才來幫忙,分成「缺工」及「缺人才」兩個層次,台灣也有很多高級人才被挖走,所以除了攬才,還有留才。

問︰新移民法進度如何?

答:新移民法的目的,除了使台灣維持一定、有競爭力的人口,產業與經濟發展不會受到勞動力短缺的影響,也希望台灣不再以管制思維看待人才進出,轉型為友善且願意接受移民的國家,人才引進成為一股帶動國家向上發展的力量。

盤點產業發展方向 再檢視人才缺口

過去藍領與白領都由勞動部主管,目前高階白領有部分已排除「就業服務法」規定,放在「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主管機關是國發會,未來中階技術人才開放將由國發會研議,不排除新移民法也由國發會提出,並由國發會擔任主管機關。至於中階技術人才如何定義?開放條件為何?會先盤點台灣產業未來發展方向,檢視人才缺口後提出。

勞動部也檢視目前的外勞政策,評估在台灣工作超過十年的外勞給予永久居留;另外,雲林、南投等地方政府建議在三K(骯髒、辛苦、危險)外勞及照護外勞之外,因應季節性缺工開放農漁牧外勞,或是輔導逃逸外勞轉為合法勞工等,農委會、勞動部已就地方需求展開研議,務求充分討論、凝聚共識,國發會也會進行整體社會影響衝擊評估。

問:青年低薪問題如何解決?

答:低薪問題牽涉複雜,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正在集思廣益尋找解方,方案成熟後就會對外說明。我認為,當前重要的還有學用落差的問題待解,不光是眼前的學用落差,還要有前瞻的眼光考慮未來社會轉變可能存在的學用落差;比如AI(人工智慧)崛起,有些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或是區塊鏈的發展、去中心化之後,有些人力是不需要的,台灣現在就要未雨綢繆、及早規劃。

台灣討論學用落差多年卻依然無解,最大關鍵在於國內教育跟上不時代腳步,這也跟我積極推動法規鬆綁有關,大學應該要有靈活空間適度調整課程,政府不需要什麼都管,什麼都靠政府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所有業務都要公私協力。

新創打國際盃 拚亞洲資本匯聚中心

過去我們那個年代,只要能找到一個安穩工作就好,現在時代不同,我很鼓勵年輕人去冒險、去創業,自己出去闖一闖。為了當年輕人創業的後盾,國發會上週提出「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有五大政策,包括充裕新創早期資金、 人才發展與法規調適、政府成為新創好夥伴、創造新創多元出場管道、進軍國際市場打國際盃等。賴院長也提出兩大目標,每兩年孕育一家獨角獸,未來五年新創事業獲投金額每年增加五十億元,使台灣成為亞洲新創資本匯聚中心。

問:妳擔任「花蓮震災救助及重建專案小組」召集人,可以談談目前處理狀況嗎?

答:花蓮救災已經告一段落,之後就是災民的安置及重建、復原問題,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中央將在從優、從寬、從簡、從速四原則下,協助進行重建。

目前重建小組已召開四次會議,前三次主要是地震發生後的搶救、救治、安置與復原,如居民安置給予租金補貼;公有財產補強、改建經費的補助;私有房舍,屬私有財產、公權力無法介入,基於國人投保地震險比例低,利用善款處理等都有完整機制及SOP(標準作業程序),中央與地方也有共識。

花蓮重建 三部會認為不宜發消費券

上週五召開的第四次重建小組會議,花蓮縣政府希望發放消費券振興當地經濟,但財政部國庫署、主計總處及國發會都認為不宜,在花蓮縣政府要求下,將由行政院定奪。另花蓮縣提出地震災損共七十.五億元,包括公私有建物受損金額三.九億元、公共建設包括觀光業受損及復原重建六十六.六億元,盼中央補助。

重建小組決議,公共建設如道路、橋樑的重建計畫,中央將於三月底前核定;地方產業如石材業與觀光業的損失與復原,則由經濟部與交通部三月底前提出中長期紓困計畫或振興方案,屆時視情況由花東基金或其他經費支應。

問:可談談上任五個月來的感想嗎?

答:國發會於二○一四年由經建會與研考會合併,但大家對國發會印象仍停留在經建會時代,我要強調的是,國發會組改後,不論功能與定位都跟過去不同,從組織法來看,至少有規劃、協調、追蹤管考與資源分配四大功能,我期待國發會不只是兩大機關的整併,更要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同時不枉「國家發展」之名,須具有前瞻性,就是要扮演民眾的「順風耳」、「千里眼」。

因此,我上任之初提出國發會三大定位,第一,要有宏觀及前瞻規劃的能力。不只為了解決眼前問題,更要擘劃未來三十至四十年台灣發展藍圖;第二,執行力是王道。這是我公務生涯三十多年來的心得,再好的計畫與措施,缺乏執行力就無法得出效益;第三,要接地氣。過去經建會、研考會與地方連結少,未來國發會同仁應該要走出辦公室與中央部會所在地,要扮演中央與地方聯繫的平台,多與地方接觸,才能了解地方需求。

過去五個多月來,我非常肯定國發會同仁的專業與素養,不管在研究分析或執行上,這是一群非常認真也很優質的文官,我相信國發會定位清楚後,大家就會有使命感,把台灣帶到一個更好的方向。

陳美伶小檔案 》

現職: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

學歷:政治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司長、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副秘書長、文化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南市政府秘書長、行政院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