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湯雅雯/破除初二回娘家的「傳統」

湯雅雯/文學評論者

農曆新年快到了,大年初二回娘家是台灣傳統習俗,但為何一定只能在初二回娘家呢?常見的民間說法有兩種:一是出嫁的女兒回來,會把娘家吃窮、帶來霉運;二是出嫁的女兒已是別人家(夫家)的人,因此限制出嫁女兒回家過年的時間。

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討論初二回娘家的習俗。

首先,是習俗源起「重男輕女」的觀念。早年為農業社會,靠人力耕作,農事需要氣力大的男丁,因而看重能幫助家庭經濟的男性,貶低沒有生產力的女性,衍化為「重男輕女」的歧視,如今男女都能謀生賺錢,支撐家庭經濟,已不受性別限制。

再來,傳統意義上的「傳宗接代」已不存在。古代中國為宗長制,以血緣嫡庶為紐帶,由正妻所生的長子管理全族,如《禮記.王制》就記載周代貴族的宗廟制度。舊時傳承宗長制來維繫各房宗親,現代社會家庭結構改變,從大家族轉為小家庭,不再強調宗親,遑論修族譜、建宗祠、立族長、設族規,已無傳統意義的「傳宗」。

至於「接代」,真正意思是各家希望姓氏傳承下去,不同於父系宗法社會,二○○七年立法院修改《民法親屬編》,不再強制子女依從父姓,二○一○年開始成年子女擁有姓氏選擇權,不需父母同意。換句話說,男、女性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傳承姓氏。

而在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通過後,甚至有人提出,「初二回娘家,到底要回誰家」的問題,認為會打亂傳統,實在匪夷所思。姑且不談其中的性別刻板印象,現代社會跟農業社會已有劇烈差別,生活方式大有不同,不該不加思索的遵守,需要重新檢視這個傳統有無必要。

傳統是人們依據生活習慣、價值觀所建立的,當人們生活改變,傳統便有可能跟著改變,絕對不是一成不變,傳統跟生活緊密相連,互有關係,只遵守形式上的傳統一點意義也沒有。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過年習俗之所以存在,是先人想要討個吉利,因而生成各種儀式,表達對於未來一年事事如意的期待。初二回娘家,本意應是農業社會交通不便,先人對於出嫁女兒的關懷,希望能在過年時節也能見面,卻被扭曲本質,所謂吃窮、帶來霉運的說法,不過是求吉利求到走火入魔,將不如意怪罪到出嫁女兒身上罷了,無中生有的民俗禁忌,卻死板板的綑綁一代代女性。

隨著社會變遷,台灣在婚姻狀態、家庭組織出現很大的變化,海外工作、跨國婚姻更是常見,例如初二回娘家,海外工作者及新住民如何能遵守呢?初二車潮,又有多少小家庭年年疲憊奔波,就為了吃一頓艱辛的娘家飯?

舊時農業社會生成的禁忌,已無其存在必要與意義,女性犯了那些禁忌,真的會影響娘家?在教育普及的現在,何苦跟隨這些胡說八道起舞,如果老一輩轉不過來,那就從我們做起。

行政院於去年年底公布「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展現二○一三年至二○一六年間,提升女性人權的具體成果,可惜尚未破除男尊女卑的社會架構,尤其在歧視女性的民俗儀式、禁忌上,需要有更多的顛覆,方能營造性別平權的台灣社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