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不能是台灣的選項

蔡英文總統日前針對「中國會不會武力攻打台灣?」,明確答覆「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與之前所言「相信中國大陸領導當局應是理性決策」的談話看似矛盾,但中國最近強化對台威脅,肆無忌憚,完全不顧可能引爆衝突之悲慘後果,凸顯小英如此發言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台灣國家領導人應有的擔當與正確態度。只是兩岸緊張升高,台灣備受威脅者並非國防一端,在經貿議題上,已因中美貿易戰即將爆發與台商在中國的經營環境快速惡化,使台灣面臨更大的危機,面對此一迫在眉睫的風暴,小英政府必須未雨綢繆。

長達二、三十年的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登陸潮,幾乎掏空了台灣經濟的基石,造成台灣的低薪困境與經濟成長日趨下滑;相對卻促成中國經濟崛起,並累積豐厚的經濟力量,成為威脅台灣的籌碼。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似乎從未有過如此助敵自毀的模式,致使台灣處於凶險的處境。如今,危機一一浮現,軍事政治面的壓力日益沉重,幾乎拔刀相見,中國步步進逼,緊迫盯人,完全不給台灣喘息空間,還未併吞台灣半寸土地,就以斯土斯民的統治者自居,狂妄至極,令人作嘔。但嚴重的是,在種種紛擾未解之際,經貿衝突更迅速升溫,變成當前最嚴峻的議題。

首要者,中美貿易戰勢必牽連在中國投資逾兩千億美元、生產基地大多外移中國的台灣。任何懲罰中國的措施,由於台商是中國之重大生產商,出口佔比極大,因此報復中國而不波及台商,進而傷害台灣經濟,難矣。坦言之,台灣這些年GDP猶處於成長狀態,乃是將「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計入,才導致成長虛胖,而多數利潤歸於海外生產商所有,無法回饋到國內的就業與所得成長。近年,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逐漸降低,對中國投資自二○一五年破百億美元高峰後,連續兩年下滑,去年減至八十七.四億美元,而海外生產比近兩年則從五十五.一%下滑至五十三.二%。儘管如此,兩岸之緊密程度仍大,且台灣對中港澳貿易仍佔對外貿易之四成,以此密切關係,實在難以想像,一旦中美貿易戰火點燃,可以只傷及中國,而台灣卻能免於池魚之殃。執政者必須務實,不能偏執於一廂情願的想法。

其實,不僅中美貿易戰勢必殃及台灣,台商經營環境更急劇惡化,如何因應,已是小英政府的當務之急。近年,中國經濟發展到了由量化轉為質化的轉型,亦即量的GDP必須升值為質量兼備的GDP,否則難以維護生態與永續經營。在此由勞力密集、耗能、高污染、破壞環境轉化為創新、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等產業,再進展至AI與自動化、製造升級與大數據,過程中不論是騰籠換鳥或是產業升級,台商的處境,或者如游牧民族遭到驅趕、不斷往內陸遷移,或者無法轉型符合新的產業需求而被邊緣化,在在凸顯其在中國已走到末路,必須另尋生機。而台商若是任由中國榨取其剩餘價值而凋零,對台灣經濟確為極大傷害;若能順勢引導其出走中國,尤其回台生根,擴大投資,創造就業,則是台商與台灣的共生利多。

台灣之所以陷入如此嚴重的經濟困境,根源來自於當年錢進中國的錯誤幻想:認為投資中國,既可利用其有利的勞動條件,壯大自身企業的成長,更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以自由市場機制取代社會主義,讓民主、人權與言論自由在中國萌芽,創造一個兩岸雙贏的結局。不料,中國標榜自由市場只是一種假面的宣示,它充分利用了台港澳與西方資金之後,便露出獨裁威權的真面目;加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已變成「順我則生、逆我則亡」的惡龍,到處對著鄰居與全球噴火恐嚇,因此中美貿易戰看來已難避免,台灣如何自求多福,尋找安身立命所在,端賴政府能否展現高明智慧與宏觀視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