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下一次,台北還會這麼幸運嗎?

◎ 黃惟冰

台北市北投區十七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五.七的有感地震,而這也是該地區四十一年來最大的地震。所幸只是虛驚一場,並未出現任何災情。然而,這次地震也提醒我們,做為一個天災四伏的城市,台北市實在沒有輕忽以對的本錢。

二○一五年九月,英國勞合社保險集團(Lloyd’s),依據劍橋大學風險管理研究中心資料,針對全球三○一個重要城市,面對地震等十八種災害的承受能力進行評比,製作公布「二○一五至二○二五城市風險指標」報告,並把台北市列為風險最高的城市。該份報告指出,台北市在二○一五至二○二五年間,因各種災害所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可能高達一八一二億美元(約五.四兆台幣),其中,有十六.三八%損失,也就是二九七億美元,將肇因於地震的發生。

其次,二○一四年,瑞士再保公司(Swiss Re-insurance)針對全世界六一六個都會區,也曾進行天災風險評估。在地震部分,台北市名列風險最高第六名,僅次於東京、洛杉磯、舊金山、大阪與名古屋。

回顧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震央位於南投,而當時北投區地震測站所監測到震度為五級左右,還小於十七日地震規模,但就已經造成東星大樓倒塌,八十七人罹難。試問,倘若台北市再來一次五級以上的地震,我們還會那麼幸運嗎?

事實上,國家地震中心早在幾年前便已提出示警,一旦台北地區發生六.三級地震,恐造成四千棟房屋倒塌,至於可能的人員傷亡,難以估計。此外,更嚴重的是,根據中研院評估,台北市在未來廿年內發生六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高達九十三%。

截至去年底,台北市一共有十一萬四千棟建物,其中屋齡超過卅年者,為九萬三千棟,佔總量約八成二。換句話說,絕大多數台北市民的生活,以及台灣主要的經濟活動,都籠罩在防震係數不足的危機之下。

總結而言,我們不能因為十七日地震沒有災情,就此掉以輕心。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乃至於全體市民,都應該未雨綢繆,加速推動都市更新進行,以及老、舊、危建物的補強或重建。否則等到災害時再來後悔,那就太晚了。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