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微型飛彈突擊艇攻防

◎ 呂禮詩

日前國軍「戰術戰法研討會」中,潛艦出身的參謀總長提出了「微型飛彈突擊艇」構想;此一「創新/不對稱」的作戰規劃,雖然隨著「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的發布,補綴了《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DR)僅具象徵性宣示的缺憾,但若相較於敵情威脅與戰法演進,尚有許多未盡之處。

「突擊艇」的確是一種「不對稱戰法」,但前提是戰時要有漁船出港以捕魚作為掩護,但這真是作戰的常態嗎?以筆者1996年飛彈危機在西嶼雄二飛彈陣地擔任飛彈長的經驗:解放軍飛彈試射期間,商船避開台灣海峽、而切東部海域北上或南下,原先在海峽作業的漁船則多半停靠於港內避免遭到誤擊。如此的作戰場景下,突擊艇如何能尋求商、漁船的隱蔽或掩護?

根據媒體的報導,此一突擊艇船體採用鋁合金或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 FRP)構成。回顧已除役的海鷗型飛彈快艇,服役期間其鋁合金船身因浸泡在海水中,長期困於電解造成的腐蝕所苦;若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打造,緊緻的船身設計又如何能承受雄二/三飛彈發射時所產生的高溫?

指管則是另一個大問題!45噸的突擊艇由於其天線高度甚低,受地球曲率的影響,故電磁波傳播的有效距離不如一般水面艦,如果延伸打擊的距離只有離岸40公里,「增程型」雄二/三飛彈岸置或機動部署是否亦已達到相同效果?

解放軍的武直-10攻擊直升機,在2014年3月即已首次於072A型坦克登陸艦「八仙山號」(舷號913)的飛行甲板上成功起降,近年亦多次在排水量超過三萬噸的071型船塢登陸艦進行起降演練;其所掛載的「紅箭」反坦克飛彈,可於個人攜行式肩射刺針飛彈(FIM-92 Stinger)有效射程外對突擊艇發動攻擊。突擊艇在缺乏對空雷達的預警下,防空的問題也難以解決。

然此與美國海軍的「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概念相仿的構想,亦非毫無可取之處。去年一月葉門胡賽武裝組織(Houthi,又稱「青年運動組織」)以無人快艇攻擊沙烏地阿拉伯2600噸級的「阿麥地納號」(al-Madinah F-702)巡防艦,造成數名官兵的傷亡。該艦雖然具有完整的平面及對空偵蒐能力,並配備100mm艦砲、40mm快砲、四聯裝西北風防空飛彈及奧圖瑪(Otomat)攻船飛彈等防空及制海武器,卻無法及時反制無人快艇的攻擊。

若能將突擊艇的概念無人化、水下部分改為鋼構,戰時與基隆級、成功級、康定級及濟陽級等主戰艦協同作戰,在主戰艦的防空與中繼指管下,以其匿蹤能力並延伸雄二/三攻船飛彈的攻擊距離,不啻為「不對稱」的利器,而不致淪為廿一世紀自殺攻擊的「震洋特攻隊」(https://zh.wikipedia.org/wiki/震洋)。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