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改革與經濟 小英號的兩個輪子

蔡英文總統日前強調分配不均的低薪問題,是目前經濟問題的主要癥結點。(資料照)蔡英文總統日前強調分配不均的低薪問題,是目前經濟問題的主要癥結點。(資料照)

台灣的選民屬性,向來被大體區分為藍、綠、中間三大類。藍,綠,顧名思義,不必多加解釋。中間,則常被理解為非藍非綠,這也是一種政治屬性的分析。然而,台灣有多少非藍非綠的政治屬性選民,也是值得商榷的。比較適當的解釋,似乎是避免以政治屬性定義中間選民,而改用經濟屬性予以重新定義。偏藍選民,偏綠選民,經濟選民,若用這三個概念來分析台灣的民主活力,是否較能具體掌握政經動態,值得一試。

最近,《天下雜誌》報導其調查結果:「統一」選項首度翻轉,出現上揚趨勢;國人自認台灣人的比例,更下滑至五年新低;「天然獨」的年輕世代,對國家認同的態度有鬆動跡象。該雜誌對調查數據的解釋,容或有見仁見智的討論空間,但調查結果依舊值得參考,畢竟別的民調也有類似現象。可以發現,幾個趨勢的微妙變化,主要是經濟因素所致,這樣的背景也凸顯了「悶經濟」困境,下層結構決定上層結構,對國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政治思維,不無影響。

馬政府執政八年,所謂的「和平紅利」,被跨海政商利益共同體所獨攬,台灣開放中國觀光客的效益被「一條龍」獨吞,便是一例。至於普羅大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二○一四到二○一六,民怨在憤怒中沸騰,一舉推翻國民黨老店,民進黨首獲完全執政。事態至此,北京方始恍然大悟,經濟甜頭並未下滲。於是,改向三中一青下手(中小企業、中低階層、中南部以及青年),繼而又調整為一代一線(年輕一代、基層一線),經濟統戰新招數接二連三。與此同時,北京加大窮台力度,組建國家隊襲擊我國優勢產業、持續杯葛我國簽署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推動台企在中國上市等,劍指台灣的經濟命脈。

相形之下,台灣的產業、經濟、就業、所得、人口紅利等,十餘年來宛如罹患慢性病。年輕世代淪為「悶經濟」的犧牲品,世代正義的衝撞層出不窮,酸民、民粹的情緒氾濫於社會。乃至,勞工基本薪資三萬元,成為小英的夢想,經濟民生有多「悶」,可想而知。回到政治面來看,台灣的經濟處境,對深度藍綠選民也許影響較淺,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馬英九執政後期,連偏藍選民都心懷不滿,當為「悶經濟」所致。至於經濟選民,則應當更為有感,尤其是年輕的經濟選民,如果留守台灣意謂著青春留白,他們不無可能以自利觀點面對兩岸僵局,雖然這未必代表國家認同的立即質變。

話說回來,馬英九執政期間,傾中總路線狂飆,假使當時經濟、產業、就業、所得各方面的表現令人滿意,或許二○一四、二○一六兩場選舉的結果,也不至於如此難堪。馬英九受到藍綠超黨派的罵名,乃是一意孤行宣布油電雙漲為開端;和平紅利都被政商集團吃乾抹淨了,他還一再以冷冰冰的統計數字回應苦民。「笨蛋,問題在經濟」,一九九二年柯林頓的競選名言,道盡馬英九執政的基礎工程出了問題。小英表示:改革經常會引發街頭的抗議,改革也會經常要付出民調下滑的政治代價,這一點她早有心理準備。陳抗,民調,核心因素真的是改革嗎?李登輝時代的改革,是經濟榮景中的改革,社會正面肯定。如今的客觀環境,卻是「悶經濟」當道,被改革者即令有切膚之痛,分配正義也仍無法彌補普遍的所得匱乏,普羅大眾很難有感。

日前,民進黨中常會邀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報告「當前經濟情勢」。小英強調分配不均的低薪問題,是目前經濟問題的主要癥結點。改革與經濟,堪稱小英號的兩個輪子。改革一年多來,雖然紛擾不斷,仍已初見成效。而擺脫「悶經濟」,處方箋應該是以「成長」拉動「分配」,提升實質所得。「勞動報酬率」,有賴勞動者本身的生產力,對企業的營運與利潤,乃至總體經濟的成長,有顯而易見的貢獻,才能按照市場規律反映在薪資所得。否則,便是政治,而非市場。至於政治,對年輕世代的號召力,恐怕比不過對岸的「錢海戰術」,小英政府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