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正本清源改善空污問題

冬天是台灣空氣污染嚴重的季節,上週因東北季風帶來中國的境外污染,台灣空氣品質連續亮了幾天紅燈。其間,台中市府刪減台中火力發電廠生煤許可使用量,高雄市政府啟動大眾運輸冬日特惠方案,空污問題因此廣受關注;環保署長李應元還賭上烏紗帽,明年若空污改善未達標準,將辭職以示負責。

冬天是台灣空氣污染嚴重的季節,上週因東北季風帶來中國的境外污染,台灣空氣品質連續亮了幾天紅燈。(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

空污問題影響每一位國人,各級政府確應認真面對,積極處理。從本質說,空污問題錯綜複雜,牽涉廣泛。以來源為例,它有三分之一來自以中國為主的境外;在國內自己產生的污染,一半出自移動污染源,主要是總數逾兩千萬輛的汽機車排放,另一半源自包括火力發電等產業經濟活動。

同時,污染有季節性。秋冬之時,污染相對嚴重,主因境外污染物空飄而來,氣候風向也較不利空污擴散;而秋收之後露天燃燒稻草的傳統做法,更助長空污產生。另外,空污還有區域性,中南部長年受工業污染籠罩,南投、雲林遭麥寮、台中電廠污染源夾擊,屏東北大武山因地形讓空污滯留。

空污問題嚴重,要有效改善,因其牽涉甚廣而成重要公共議題。改善空污問題的討論及方法,兼具政經社會屬性,觸及環保、能源、經濟成長等面向,非核家園、擁核的歧見再起。在行政部門,中央與地方政府著眼不一,祭出的政策措施自有差異;即使同在中央政府,相關的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也未必所見略同。

台灣是「民主內戰」未止的社會,政黨、政客及名嘴都不會輕易放過這一議題,黨同伐異。從而,議題一旦陷入泛政治,就常專業擺一邊,以炒作、攻訐為能事,不求問題的有效解決,且作秀、爭鬥的鋒頭一過,就再無人聞問。在這種短視而不負責任的政治文化中,短期、個別問題常因此累積成整體的大問題或甚至危機;少子化、食品安全等危機都因此而來。空污問題的產生,不是一天造成的,衝擊也不因地方執政者的黨籍而有明顯差異,求其改善亦非短期著手即可立竿見影,台灣不容重蹈泛政治的覆轍。

事實上,在這一波空污問題的討論中,有些基本現象和專業建議先後浮現,理應在這一基礎之上力求建立共識,再參考他國經驗範例,應可有助改善問題。

大致說來,近十年受監控的空污指數已見改善,各方最關切的懸浮微粒亦然。這一數據是由環保署所監測發布,與一般民眾個別感受未必一致,如能針對季節及地區再加強污染防治措施,應可讓人民對空污改善更為普遍有感。

其次,台灣是人口高密度的國家,理應鼓勵並落實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高鐵十年前通車,《紐約時報》的報導重點之一是節能及減廢:一列滿載的高鐵列車跑一趟台北到高雄,所耗能源是乘客各自開車總量的六分之一,釋放二氧化碳九分之一;如與巴士相比,耗能少一半,廢氣減四分之三。

就此而言,高雄的大眾運輸三個月特惠方案、台中已實施兩年的搭公車十公里免費,加上推動中的軌道計畫,都是可以肯定的方向,成敗關鍵在於經營管理效能與便捷親民。同時,首善之都的台北,雖公車、捷運已連結成網並有效運行,仍有九十五萬輛機車經常穿梭街頭,且構成空污主要來源之一,最應優先改善。

另一方面,在鼓勵或補貼的同時,也須考慮相對的限制措施,有如越南首都河內已打算十年內市中心全面禁行機車。整體來說,在歐盟等國家打算全面禁用汽柴油車的潮流中,我國不但應有所規劃,且及早掌握電動機車的產業發展。兩個月前,高雄在哈瑪星舉辦生態交通全球盛典,限制燃油車輛進入,顯示有助改善空氣品質,是推進綠色交通城市的一項好嘗試。此外,要拚有感抗空污,地方行政部門也要切實執法,對固定污染源的監測管理不能敷衍應付,尤不應怕得罪人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空污問題攸關每一個人,在台灣肺癌致命人數超越肝癌之際,空污問題更廣受關注。每一個人都要呼吸,空氣品質至關緊要,在改善空污問題一事,台灣不應馬虎,更不容失敗,美麗之島不能淪為空污之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