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博士問題 問題博士

◎ 鄭理謙

拜讀貴報「為千名博士找出路」,我有話要說。

現今造成人才培育與供需失衡,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前端未嚴格控管數量,過去十年高等教育的招生名額當中,台灣的大學生人數從六十八萬人增加到一○二萬人,碩士班人數從八萬七千人增加到十八萬五千人,博士班的人數從一萬六千人增加到三萬四千人,培育出的人才數量相當驚人。但是這樣的培育結果使得高等人力品質並沒有隨數量增加而提升,造成人力培育過剩。第二,博士需求與業界需求失衡。在台灣博士培育型態已經僵化,就業市場趨向緊縮的狀態,不僅產生學用間的落差,也造成人才與產業鏈結的培育及就業機制失衡,使得業界進用博士生只達一成。第三,業界與教育界的市場員額不足,造成博士過剩、學歷貶值、業界及教界無法容納,進退兩難,直接或間接產生流浪博士。第四,追求量化指標的惡果。許多學校的教授,為了爭取研究論文發表的數量,以及升等的因素,博士生成為主要的學術代工來源。其實,在台灣沒有太多內涵的博士訓練,學生只是老師的學術代工,如何培養提升博士教育的核心價值是關鍵。

為了縮短博士人才的培育與供需間的落差,政府、學校應該重建多元學術的文化價值,加強對產業經濟等多元的貢獻,拓展國際市場,培養多元前瞻人才,推動博士後產業培訓與就業、創業扶植計畫,強化產學研的夥伴關係。擺脫學術代工,加入學生就業情況之調查,檢視自我就讀博士的價值所在。否則,將造成台灣博士教育的泡沫化,受害的還是我們的未來高等教育。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