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美關係 「想要的」與「該給的」

川普首度訪問中國,參觀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寶蘊樓茶敘,暢音閣賞京劇。習近平親自導覽,晚宴設在建福宮,晚宴後兩人還在三希堂茶敘。美中貿易、朝鮮半島,都是川習的焦點。有學者說:習近平對川普如同皇帝般招待。但,習近平以帝王之姿接待川普,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恐怕更接近他想暗示的政治象徵。不論如何,紫禁城成為政治劇場,至少透露出近來的國際氣氛,那就是,西方已不得不接受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崛起,不像過去企圖以普世價值和平演變中國,雖然在地緣政治上也產生圍堵中國的新一輪合縱連橫。

其實,川普並不是第一個西方領袖,停止在中國領袖面前強調民主、自由、人權。今年七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遭中國監禁致死,當時在德國漢堡舉行的G20高峰會,西方領袖無人在習近平面前對此表達關切。美國「時代雜誌(Time)」亞洲版最新一期封面,以英文及簡體中文下標題「中國贏了(China won)」。中國贏了甚麼?許多人視之為全球經濟引擎固是明顯的面向,更深層來看中國還贏得了一黨專政、開發獨裁的價值格鬥。可以想像,十九大定於一尊的習近平,未來將更無視於普世價值的雄辯,而事實上也早已沒有西方領袖願意為普世價值犧牲本國的經貿利益。上個月,川普的前首席策士巴農公開演講說:自己不主張將美國價值強加於其他國家,美國有自己信仰的普世價值,但美國無法強迫他國。從普世價值退縮到美國價值,不要求其他國家接受美國價值乃至普世價值,儼然成了國際政治的新主流。

其實,川普並不是第一個西方領袖,停止在中國領袖面前強調民主、自由、人權。(資料照,路透)

如此國際氣氛,對習近平的大國崛起,當然是有利的環境。這樣的價值翻轉,也難免會讓習近平更加肆無忌憚地加強對內鎮壓。劉曉波、彭明、楊天水,一個個中國的良心被摧殘其身體以摧殘其精神,如果從來沒有進入他國與中國的領袖會談議程,那就意味著西方國家已經沒甚麼籌碼攔阻中國的「再專制」了。如此這般,台灣人民尤其是民主統派就要有心理準備,在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的民主化難以指望。如何力抗專制中國壓力,包括窮台與統戰之雙管齊下,以及克服台灣內部民主不能當飯吃的短視近利,為台灣的核心價值打一場持久戰,幾乎成了我們的必修課。假使缺乏維持現狀的軍經硬實力,那麼維持現狀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昨天的「中美元首共見記者」,川習皆未提及台灣議題。台灣,看來不是主題,但中美兩大國關係,從兩個國家的力量對比到領導特質,都在為台灣形塑一個不同以往的國際力場。夾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台灣對中國,不論是推崇其經濟進步或厭惡其文明退步;台灣對美國,不論是期待它基於美國利益協防台灣,還是擔心它與中國交易而採模糊策略,最關鍵的憂患意識仍在於,要警惕台灣的脆弱性與被動性,不必拿風吹草動來自己嚇自己,但一定要自助人助、自己護自己。民主、自由、人權,如果是核心價值,台灣人民就不能幻想,幾乎沒觸及這些核心價值的川習,會將民主、自由、人權當作中美台三角互動的基石。

中國的官媒「環球時報」,在「中國公眾大多喜歡特朗普(川普)的什麼」社評中,特別突出一點:川普的「美國優先」情結很重,但他同時似乎是對華政策方面的務實派,對外交意識形態化不感興趣,迄今沒怎麼拿「人權」等亂七八糟的事情糾纏中國,這讓中美關係可以集中於實質問題的合作處理。於是乎,川習幾番互動營造的大國關係,在哪些方面比較可能獲得進展,在哪些方面可能發生壓抑作用,大家也不難想像。國際理想主義潮去,國際現實主義潮來,台灣要維持民主、自由、人權現狀,追求正常國家願景,需要貼近現實感的智略與行動。朝野與國人也要體認到,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之外,台灣之於美國,「想要的」與「該給的」,操作應該務實而非民粹。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