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關注川普的亞洲行

美國總統川普正進行亞洲之旅。十二天的行程,他訪問日本、南韓、中國、越南及菲律賓等五國,參加亞太經合會和東亞高峰會兩個國際大會,是二十五年來美國總統訪問亞洲時間最長的一次。川普此行,據官方說法,除了眾所矚目的北韓問題,也要推動開放、自由的「印度洋—太平洋」(Indo-Pacific)地區,並以公平貿易增進美國的繁榮。對如此重要的美國總統亞洲行,我國參與的場合不多,但可能的影響不小,從而除了密切關注川普此行,也須反思在國際變局中,我們基本的外交及安全方策。

美國總統川普正進行亞洲之旅。(資料照,路透)

川普此行的上述三個目標,追根究柢,其實都與中國有關。以北韓問題來說,川普期待中國加上俄羅斯,可產生足夠外在壓力,迫使北韓放棄核子武力,這是高難度的目標。對北韓而言,核武是它維持恐怖平衡的利器,處心積慮多年發展而有進展,除非外在武力壓迫或經濟制裁足夠嚴厲,它不會放棄賴以生存的核武。地面進攻或為摧毀北韓核武的「唯一方法」,但傷亡將不計其數,軍事選項的風險甚高。剩下的外交談判及經濟制裁,行之多年,尤其靠中國與北韓打交道,有如美國智庫「威爾森中心」專家帕森(James Person)近日所言,美國從一九七○年代就走這條路,成果有限,四十年後仍依循此模式,「只會繼續失敗下去」。

中國不樂見北韓實質讓步,不僅兩國有互助同盟關係,多年的事實也證明,北韓問題一直是中國用來敷衍美國、從中取利的極佳籌碼。寄望中國制約北韓「去核化」,即使不是台灣俗話所說「請鬼拿藥單」,至少也是緣木求魚。

類似北韓問題,中國應付美國的手段多多,其中一招,即說一套、做一套或口惠而實不至;美中之間的經貿問題,也是一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套用川普的話,雙方貿易既不公平也不開放;尤其中國在維護智慧財產權、開放市場、強制合資、逼迫技術轉讓等實務,都讓美國不滿。今春在美國佛州「川習會」後,中國以允許美國牛肉、天然氣進口敷衍,但夏天兩國經濟對話以不歡而散收場,隨後美國對中國展開不公平貿易三○一調查,顯示美中經貿問題,和北韓問題一樣,都棘手難解。按中國或北韓的盤算,美國總統任期至多八年,歷任總統競選時或上任之初,常大張旗鼓,但遇難輒止,甚至只求任內不出大亂子,而不積極致力問題的根本解決。川普聲勢浩大,但能否有別於以往,大家都在看。

川普此行更基本的挑戰,是崛起的中國,動作頻頻,野心外露,亟思「把美國踢出亞洲」,一強獨霸,讓周遭各國不安。川普啟程之前,傳出中國演練轟炸關島,美軍認定北京威脅勝於平壤。從而,川普此行,須向東亞盟國展現承諾,爭取信任;安全議題如此,「美國優先」、退出TPP等他上任以來引發的經貿爭議,亦然。或因如此,川普政府最近以「印度洋—太平洋」取代「亞洲—太平洋」,各方解讀,應旨在聯手印度、澳洲,加上既有東亞盟友,聯手制衡中國擴張主義。

對我國來說,川普此行以「川習會」最受關注。前此「美中第四公報」或以台灣為北韓問題的交換籌碼之說,或係子虛烏有;但以川普的商人性格,是否秘密交易,我國仍須戒慎恐懼,密切關注。另一方面,在以「印太」取代「亞太」的新形勢中,印度、澳洲、印尼都是我國推動新南向所要擴展交流的南方大國,積極增進與這些國家的實質關係,相當重要,不能只喊口號。

務實地說,除了亞太經合會,我國在川普此行所能主動發揮的空間不大,但埋頭苦幹、增強實力也是台灣當前所需要的,特別是在經濟、國防等基本要務的強化。經濟尤為根本,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針對缺地所做宣示,屬排除投資障礙的系列作為之一;加上稅改、加薪、修正一例一休等,都是務實做事、突破現狀所必要。國防方面,近日「紐約時報」及BBC不約而同指出我國國防實力亟須增進,以因應台海軍事失衡現狀,也是我國面臨的嚴厲挑戰,不容掉以輕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