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脫迷障、脫迷惘

近現代台灣的一百多年歷史:前朝是日本化(一八九五—一九四五);中期是中國化(一九四五—一九九五);後期是尚未完成的台灣化(一九九五—)。以台灣原住民為基底,經歷荷蘭、鄭氏王朝以及清帝國的台灣,形塑出異於中國的文化形貌,在生活裡呈現。

與中國一海之隔的台灣,與東亞的日本、南韓北朝較相近,與南亞諸國較疏遠。係因前者有漢字文化圈體質,而後者受歐洲殖民統治脫漢化。從北向而南向,台灣想拓展與南亞諸國的經貿文化往來,是因為要降低過度連結中國的風險。

台灣是一個特殊的國度,一個是國家又不是國家的政治體、經濟體、文化體。二戰後沒有像其他亞洲被殖民地選擇獨立,捲入國共中國的零和鬥爭,讓一個原本可發展成小而美國家的美麗之島,無法真正屹立於世界,但卻又事實存在。

「祖國」的迷惘和迷障,讓台灣人在二戰前後的中國之路認同者,有些投入中國國民黨的陣營,有些投入中國共產黨的陣營,或右或左或騎牆,半山台灣人在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黨國體制附和寄身。中國從國民黨黨國而共產黨黨國,半山權貴安在哉?只在台灣的連家還穿梭其間,仍圖祖孫尚饗!

歷史並未真正還原給從日本化、中國化之後台灣化進程真正認同台灣做為一個主體國家的台灣人。國民教育課程的歷史和本國語文試圖修訂、改進,常面臨中國國民黨黨國意識──可怕的是連結到中國共產黨黨國意識──的抵制。因為中國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要命桎梏。

特殊的歷史構造,讓台灣在一個海島及周邊島嶼形成以原住民文化和唐山來台古中國文化為母音,加上日本文化、歐洲文化以及二戰後移入的新中國文化美國文化等子音,形塑出台灣的彩虹文化樂章。本國語文和歷史、地理的教育內容改革,應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一意把自己套在「中國」的牢籠。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