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原民博物館 要做第一不做第二

◎ 浦忠義

首座「國家級原住民族博物館」,將落腳高雄市澄清湖旁。從一○五年七月六日公告重新辦理原博館選址評估後,計有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新竹市、苗栗縣、屏東縣、宜蘭縣及花蓮縣等八個地方政府表達強烈爭取的意願;如今,興設地點總算是塵埃落定了。

博物館常被提及的五大功能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及休閒,這些都應該是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規劃初期就清楚定位好的功課,先做好了這些的基本功,方可有機會茁壯並與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對話。國內已有為數不少以台灣原住民為主題設置的主題園區或文化(物)館,此刻,全新設置的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應該要長甚麼樣?與這些場域館舍如何區隔及連結?在在需要深思熟慮方可出手。在面對全球化競爭的當下,任何事業的發展,產品的獨特性及市場的差異化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簡化到我只要第一、不要第二,我們要通往「第一」的路徑是甚麼。

「台灣是南島民族的原鄉」議題不斷被國際學者專家傳述與證實,蔡政府宣示的「南向政策」亦積極尋求出路之際,最容易穿透國界藩籬的文化交流連結,是可以思考的點。整個南島民族人口約有兩億七千萬人,有著全球近六分之一、計一千多種語言的多元文化素材,其實是很好的博物館展示及體驗主題,在講求知識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美學經濟及族群平等的當下,經營這樣的博物館,絕對是很有正當性及競爭力的。而這整個南島民族區域最有資格及能力完成的,應是「原鄉台灣」(而且我們僅存的邦交國有不少是在該地區),將「國家級原住民族博物館」蒐羅內涵予以擴大,以專業手法展現與連結台灣原住民族(含眾多平埔族)及南島民族的多元和獨特素材,以台灣的經濟實力及文化深度面向廣大的南方海洋,我們或將發現新的「藍海」。在這片藍海中,我們台灣最在地的色彩才有機會被看見。

台灣是一個有多元族群及文化的國家,原住民族文化可說是台灣族群文化最顯著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惟台灣原住民族在歷史的流變中,歷經遷徙、戰爭、異族同化,也因著我們缺少與鄰近同屬南島民族間有更密切的交流,使一般原住民族逐漸遺忘了自身安頓歷史與文化擁抱。一群先來後到者對這片土地的認同感,便一直存有嚴重的落差與矛盾,此刻,似乎應該要尋找一個中立真實的論述場域,向國內及國際人士述說台灣與整個南島民族的歷史文化脈絡,營造可客觀論述台灣與大陸連結上的異或同的場域,實為刻不容緩。博物館的運作功能,需要龐大的人員和財力做為後盾,今天不是光蓋一座硬體建築,就期望它能帶給地方繁榮和商機,而是扎實地做好博物館定位作業,那麼就期待中央原民會先蹲好馬步練功,之後才可穩健出航廣大藍海。

(作者為美和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