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北社評論〉要重視歷史才有深一層的轉型正義

◎ 陳儀深

從威權到民主的所謂轉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可是從戒嚴時代的「外來政權」變成今天「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樣的「國家」,要經過怎樣的轉型?解決這個問題要看國民黨和民進黨這兩大政治勢力是否有足夠的「交疊共識」。

國民黨儘管曾經是外來政權,公元兩千年畢竟下台,甚至2016年又再度在野了,應該覺悟2005年連戰那種「僭越」台灣命運共同體的歧路不應行、不可行。所以,與其太在乎對日抗戰的話語權,不如多想想1949之後,包括1958年在台海危機之中,外省兵和台籍兵共同抵禦外侮,所締造的「意外的國度」。

另一方面,令人感慨的是,民進黨似乎比國民黨更不重視自己的歷史,請問:今天如果要找尋1986年創黨時期的檔案、照片,在誰那裏?1990年「民主大憲章」是主張內閣制或總統制?1996年彭明敏代表民進黨參與首次民選總統,是經過怎樣的黨內初選?…這並不是說要去記一堆死的材料,而是要為自己的黨為何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已經獨立說」,進行理解與辯護,所需要的歷史知識。

並且,治理國政也需要歷史論述。如果台灣是一個國家,不論它的名字叫什麼,領土範圍在哪裡?有沒有包括釣魚台和南海諸島?這些如果沒有經過虛心學習,貴為部會首長也會開口便錯。例如,南海諸島的主權宣稱,兩蔣時代是因為中國的傳承而來,今天中華民國政府官員(例如扁政府時代的內政部長或是小英政府的國防部長)如果照搬「明代以來就如何如何」,這種歷史主權說已不相宜。否則,一方面不接受九二共識,另一方面又跳進一中原則,豈不自相矛盾。

台澎金馬如果要成為主權國家,或是說「中華民國在台灣」要成真,要做的功課還真不少。有關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轉型正義,重點並不在於成立或維持甚麼專責機構,或是多久以內寫出甚麼權威的報告,而是教育部能不能把這部分的歷史事實適當寫入教科書?文化部除了要加緊人權博物館的籌設,敢不敢儘速處理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國史館有多少心思、多少資源用來處理中華民國與台灣的斷裂與延續?最後,上面相關的國家論述,有沒有出現在國家文官培訓所、外交事務人員講習所的課程?這些,如果國民黨政府做不到猶可理解,可是民進黨政府可以不在乎嗎?

總之,今天的政府官員不要貢高我慢,要上緊發條去理解我們國家現況之所以然,才能掌握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