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時評》世大運檢驗「台灣與中華民國」

◎ 彭孟濤

世大運閉幕式,青天白日滿地紅滿場飛,除了觀眾揮舞外,多國選手或頭戴中華民國國旗假髮,或身披中華民國國旗進場,都引來如雷喝采。而陳副總統與柯市長在致詞中多次強調「台灣」,不提「中華台北」,也得到熱烈掌聲。凡此都是在我們的主場上,不自我設限於「中華台北」框架的表現。不過,持台灣旗進場不但受阻,甚至被部分民眾大喊「出去」,格外諷刺,但這也顯示中華民國目前仍被普遍視為代表台灣的符碼。

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特殊又複雜,就國際法而言,在台灣統治的中華民國,過去固然是外來政權、流亡政府,但九○年代以後,隨著李登輝路線取得主導權,中華民國和台灣逐漸變得分不開,包括一九九一年把台獨納入黨綱的民進黨,也在一九九九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甚至在兩次取得執政以後,也承繼李登輝「兩國論」的路線。相對於主張「台灣+中國大陸‖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民進黨之所以強調「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其來有自,甚至可說是民意之所趨。

但對「台獨」來說,若繼續宣稱「我們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這種「華獨」會自我麻醉、妨礙獨立,就不是獨立,而是毒藥。

然而,縱使「台獨」名正言順,但方略何在?要建立新國家,必須考慮內外情勢的配合,特別是當最大障礙的中國壓力還在的時候。因此,對於台獨黨綱猶存的執政黨民進黨來說,我們寧願善意地相信,他們「維持現狀」只是表面,心裡的話是「待機建國」。

九○年代以後,「借殼上市」已然成為不得不的發展趨勢,而要脫離「中華民國」體制,得到完全獨立的救贖,除了天助人助,還要自助。在意志與勇氣之前,台灣人民是否有足夠的「認知」,至為關鍵。而這種扎根的努力,獨派長期在民間做了很多,不論辦演講會還是大遊行,不勝枚舉,只可惜「台獨」理論眾多,甚至出現「網內互打」,包括這次的台灣旗,是不是獨派公認的代表旗幟,也有待進一步釐清與推廣。至於民進黨,當然更是責無旁貸,不能只靠獨派使力,若不利用難得的執政機會做點什麼,一旦外在情勢有所變化,假如主張永遠維持現狀,如何能順水推舟,破殼而出,蛻變成名實相符的國家呢?

(作者為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