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軟實力不能取代硬實力

國防部昨天送達立法院的「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指出,共軍的空中整體作戰能力,新式戰機及長程轟炸機常態跨越第一島鏈,直接威懾美於亞太駐軍,聯合防空與反飛彈戰力,具多層次火力,及奪取第一島鏈以西制空權的能力;海洋整體作戰能力,共軍積極構建航空母艦遼寧號已初具戰力,藉跨區遠海長航訓練提升艦隊協同作戰能力,漸次提升封控台灣海峽及抗擊外軍能力。而中國近期強化東海、南海主權爭議區域維權力度,已直接挑戰美日在亞太地區安全與利益,未來東海、南海主權爭議若持續惡化,不排除發生局部衝突的可能。

隨著總體國力上升,大國崛起的中國夢也成為現在進行式。尤其是,習近平掌權以來,一改鄧小平和平崛起的方針,種種霸權衝撞的作為令人側目。在亞洲鄰近地區,從朝鮮半島、東海、台海、南海乃至印度洋,處處可見中國秀肌肉。中國機艦頻頻進出第一島鏈,特別是繞台航行,已經引起美日韓澳印等國的高度警戒。可以說,第一島鏈國家,無不將中國訴諸武力解決爭端,視為國家安全與區域穩定的潛在變數,從而積極加強軍事防禦能力,以致防堵中國連線也隱約成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意圖突破第一島鏈,受威脅最大的是台灣,最脆弱的環節也是台灣。

隨著總體國力上升,大國崛起的中國夢也成為現在進行式。尤其是,習近平掌權以來,一改鄧小平和平崛起的方針,種種霸權衝撞的作為令人側目。(路透社)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日前就中國十九大會議與對台政策舉行的座談會上,多名華府觀察家指出,十九大之後,中國對台政策還會轉變,但不是往軟的方向發展;而台灣雖有民主,但體制很脆弱。還有專家警告,台灣總統和政治人物不是沒有遭到槍殺的前例,總統的維安不可掉以輕心。確實,從韓國竊賊輕易闖入民進黨中央黨部,嫌犯直闖總統府砍傷警衛憲兵,甚至內蒙古朱日和基地出現總統府模型,所謂的中國斬首突擊的確不容輕忽。更何況,北京對小英政府的「台獨定性」,只有愈來愈緊縮,至今未見緩和跡象,十九大前後,不論習近平穩不穩,中國變數都需謹慎因應。然而,曾經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國防部副部長的海基會副董事長柯承亨日前卻指出:兩岸關係目前雖然較為低迷,但我們樂觀看待,十九大後兩岸之間應該有機會改善。此一見解,不知是否符合小英政府的判斷。如果小英政府果真是料敵從輕,繼續展現善意期待兩岸關係改善,其結果可能會是貽誤軍機、災難一場。

習近平的權力思維,對內對外都服膺「暴力美學」的硬道理。「不惜代價保護陷入風口浪尖的高層領導,不惜代價清洗黨內反對勢力,不惜代價應對十九大前後的外部壓力,不惜代價鎮壓內部不穩定因素」,十足說明他為了鞏固權力及打破任期制,是不會按照牌理出牌的,連接班人都遭到整肅了,多位富商也遭波及有何意外?更重要的是,外交政策與國際戰略,也被他拿來服務於這個目的,朝鮮半島危機便是最近的例子。而北韓不顧聯合國制裁屢屢發射飛彈,伴隨著中國機艦進出第一島鏈,這是不謀而合?還是有謀而合?今年十九大,為了震懾黨內異議;再下一屆二十大,為了操作延長任期;未來幾年,對外強硬尤其是對台動手,都可能是合理化其權力邏輯的現成助力,首當其衝的台灣不能不料敵從重!

台灣英雄大遊行,世大運佳績國人與有榮焉。但,那畢竟是台灣的「軟實力」,屬於現代國家的優質內涵。其餘,如經濟與科技等「硬實力」,國防反恐等「嚇阻力」,在現實上乃是硬碰硬的競爭,絕不能滿足於「軟實力」。近年來,中國對台灣氣焰囂張,其終端憑藉無非是「硬實力」,而曾幾何時台灣經濟奇蹟時代的「硬實力」,如今已經大不如昔。至於軍力、軍備、軍紀、募兵制,經過馬政府八年的「休兵」,以及退將國家認同的錯誤示範,顯然已經讓北京平白獲得可乘之機。世大運之後,小英政府如何儘早清理改革戰場,以總統高度補強台灣的「硬實力」,以三軍統帥身分嚴整國軍「嚇阻力」,實為中國不測風雲下台灣禍福之所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