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司法改革豈能遺忘轉型正義

◎ 劉一德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將於本週六(十二日)進行最後階段的總結會議,由蔡英文總統親自主持,定奪近百項議題,送交相關單位完成執行及立法程序。然而,綜觀所有議題,卻發現「司法的轉型正義」竟被眾人遺忘,並未受到這次國是會議的重視。當司法改革遺忘轉型正義時,代表威權主義色彩仍將籠罩我國司法領域,讓所有改革功虧一簣。

過去戒嚴與動員戡亂時期,憲法被凍結的結果,導致對於人民權益的保障喪失最有利保護傘,不僅是白色恐怖下的警備總部熱愛刑求逼供,同樣的習癖也傳染給一般警察及檢察官,造就王迎先、江國慶等悲劇。另一方面,或許是受到威權時期蔣介石政權干預調查審判程序的影響,無論警察、檢察官、甚至法官都存在著嚴重上令下從的現象,政治監聽不在話下,不少案件更有被化整為零的嫌疑。

一直到民主時期,還能觀察到威權主義的陰影仍殘存在我國的司法領域。「馬王政爭」時,統領全國檢察官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居然違法將監聽到的資訊,直接向當時的馬英九總統報告,象徵檢察官的調查權限有高度受主政者濫用的危險。不僅如此,近日「三中案」重啟調查後的發展,也讓人懷疑「特偵組」存在著政治介入而影響辦案的可能性。更有甚者,民意代表關說警察縱放人犯的新聞,同樣是此起彼落,不曾減少過。

這些案例都顯現出,我國司法領域急需轉型正義的洗禮,首先必須設計完善的制度,消除威權時期行政干預司法的陋習,無論法官、檢察官、甚至警察,都要具備抵抗外界或上級介入辦案的獨立性;更重要的是,對於干預司法的人,必須建立起究責機制。同時,雖然可能只剩少數,但相信仍有執法人員的法治觀念停留在威權時期,例如違法洩密的黃世銘、威脅證人的特偵組、刑求鄭性澤的警察等。對於這些嚴重脫離民主社會精神的執法人員,必須大刀闊斧翦除,否則再怎麼完善的制度,也會被有心人士違反而功虧一簣。

相信上述意見不會出現在週六的總結會議中,但「司法的轉型正義」卻是我國司法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唯有讓司法脫離威權主義的陰影,才有可能培育出更保障人權、更令人信賴的司法!

(作者現任台灣團結聯盟主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