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兩岸互動的劉曉波訊號

◎ 林正二

就在台灣解嚴三十週年前夕,中國民主鬥士劉曉波與世長辭了。這三十年來,台灣與中國大陸均遭逢巨大的變革,但在改變中亦有保守不變之處,變與不變均有其利弊得失,影響兩岸國家社會的前進發展及兩岸關係。

台灣這幾十年因經濟發達,已從威權轉變成民主國家,但因政黨惡鬥等因素,社會趨於兩極化對抗,無法團結對外;反之,中國經濟雖已起飛,但仍是一黨專制,人民在政治上的言論自由被嚴格管制,更因國家的興盛強大,堅持「一中統台」策略。由於兩岸政治體制的巨大差異,以及人民生活與價值觀念的不同,大部分台灣人民不願意被中國統一。而劉曉波是極為少數支持台灣的中國民運人士,他不僅反對中國的專制,亦希望中共當局尊重台灣人民的自由選擇。

中國近幾年崛起的原動力,是源於強烈的民族意識與對外開放,但中國日漸全球化是否促使它以更理性的態度正視台灣,或者中國的開放反而更強化其民族意識的塑建,全球化與民族主義之間的弔詭互動關係,正影響著中國對外政策,尤其是對台政策的走向。

最近十幾年,兩岸關係在中國對台灣的「胡蘿蔔與棍子」策略下,以及雙方經貿往來越來越密切、政治關係卻愈發疏遠的情形下起起伏伏,其中所顯示的,乃是中國與台灣在全球化潮流及民族主義互動、拉扯下的弔詭關係。這幾年,中國統一台灣的民族意志,隨著其經濟發展未曾消減,而台灣經過多年的全球化民主洗禮,亦發展出以維持現狀為主要訴求的泛台灣意識,以及強烈的台灣民族意識,欲維持現狀或與中國分離。

中國以「一個中國」原則為骨幹、「一國兩制」為目標的「一中統台」政策,未來是否有調整或修正的政治環境,仍需視未來全球化對中國在文化、經濟與政治上的影響,是否有足夠的力量衝擊、淡化其對民族主義的堅持及建構民主多元化的社會,從而認同台灣的存在而定。這或許是台灣可以著力之處。

(作者為退休駐美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