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政治意識的迷亂

共同體是一種家、國的積極概念。

若說,家是核心社會;國則是大社會。兩者均須有共同體意識—這是文化概念,但延伸、發展出政治概念。

國民國家和形塑,除了民族的想像共同體概念,命運的共同體意識形成,至為重要。台灣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在一九八○年代末、一九九○年代初,被以台灣為主體的政治改革運動提出,歷史學者鄭欽仁釋出概念,謝長廷和李登輝均有著墨,都闡述先來後到的台灣人在台灣建基的國家政治基礎。

作為召喚流亡在台灣、附隨於中國國民黨黨國意識,不能從中華民國的中國已被虛構、殘餘化脫出,仍一意在他者國家論掙扎的漂流群落,命運共同體是種善意、建設性信息,但並不真正被接受。民主化、台灣化的總統直選逾十多年,「中華民國」仍未脫殼新生成台灣的國家,所謂的「藍綠惡鬥」,其實病理在此。

共產黨中國面對台灣的民主化,對於殘餘、虛構在台灣的中國,有某種焦慮。藉由統戰中華民國黨國論群的拉攏、吸收,分化台灣命運共同體的新國家意識。所謂的「兩岸一家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都是封建、落後的八股,忽視台灣主體、也忽視現代國民國家的意涵。迎合這種統戰說詞,有失台灣政治人物格局。

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亦即共產黨中國的國家僵局,在於台灣已從國民黨中國轉化為台灣的國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仍以併吞中華民國為國家大業,不知收手。但台灣殘餘、虛構的中國論,也與之唱和,此為中國國民黨失落民心的原因。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上海的兩市城市論譠,從「兩岸一家親」到「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逾越分寸、口不擇言,雖不一定是與之唱和,卻凸顯台灣政治人物政治意識的迷亂。柯文哲作為台北市長也許想塑造在民進黨、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某種素直性格,但既不素也不直。有些取巧投機,流於政客行徑,對台灣邁向重建無益。

台灣的共同體形成仍然有一段路。但台灣與中國為不同國家,怎麼會是命運共同體呢?政治人物的言語反映政治人物的意識。胡言亂語若非輕浮則是邪惡,辜負人民的期待與支持。在共產黨中國打壓台灣不斷之際,政治人物有為有守才能得到尊敬!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