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版的國家寶藏

◎ 陳昱齊

一群旅美台灣人計畫推動「國家寶藏」計畫,希望建立海外台灣歷史文件的網路開放資料庫,挖寶地點鎖定美國國家檔案局、聯合國檔案、國會圖書館、總統圖書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國家安全檔案館等。根據初步搜尋結果,光是國家檔案局內與台灣相關的文獻就有數千萬筆,內容包羅萬象,這項計畫若能成功,勢必能為台灣研究帶來全新的風貌與刺激。

在美國固然有豐富的「台灣研究寶藏」,但一般台灣人若無法親自前往美國,恐怕也難以參與本項計畫,其實在台灣本地,也有無盡的國家寶藏待挖掘,如何讓這些國家寶藏變得更容易接觸,降低挖寶的門檻,是重要的課題。

主管全台所有國家檔案典藏的國家檔案管理局,現下就已典藏來自全國各行政機關、民間團體的國家檔案計有十八.六九公里,換算頁數估計超過一.一億頁;檔案來源從中央機關總統府、國民大會、五院、各部會到地方政府、公營事業、教育機構、農會、工會都有,內容涵蓋政治、司法、內政、外交、國防、交通、文化、教育、衛生醫療、農業、科技、工程、財政、經濟、僑務等不同面向。絕大多數檔案是以中文寫成,相較於美國的檔案,對台灣人而言,入手挖掘的門檻相對較低。

可惜,如此豐富的國家檔案,利用的人還很少,主要原因在於現行制度採取「申請制」,且審核速度相當緩慢,無形中增添許多檔案應用的障礙。「國家寶藏」計畫之所以要動員人力去檔案局拍攝,是因這些檔案尚未數位化的關係,而在台灣檔案管理局的資料,雖然數位化比例並不高,但換算頁數也有七、八百萬頁,這些檔案為何不能全數上網公開?除了檔案管理局之外,其他如國史館、中研院等學術機構,每年都花費不少人民納稅錢進行檔案數位化,但線上開放的比例卻頗低,大多數必須到館查閱,這對住在遠處的民眾來說相當不方便,更別提對台灣有興趣的國外民眾了。

美國版的「國家寶藏」計畫由民間發起,同樣概念也可應用在台灣、且能由官方發起,將已數位化的檔案公開至無國界的網際網路,台灣版的「國家寶藏」,不僅能嘉惠所有研究者,也能將台灣研究的觸角推向全世界。

(作者為政大台史所碩士,鑽研戰後政治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