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中國味 惹人嫌?

日本的老牌工業巨擘東芝,由於爆發嚴重的內部治理弊端,決定出售其最有價值的半導體部門,企圖重整財務、重新出發。(法新社)

過去幾個月以來,日本的老牌工業巨擘東芝,由於爆發嚴重的內部治理弊端,決定出售其最有價值的半導體部門,企圖重整財務、重新出發。此一交易案,吸引多組人馬高度競逐,然而臨到最後掀牌時刻,在日本政府介入主導下,東芝決議優先與「美日韓聯盟」協商締約,以保護國內就業,並確保關鍵技術能夠留在日本。對於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生產國的台灣來說,這個案例是面很好的借鏡。

所謂的「美日韓聯盟」,是日本經產省所糾集催生,主要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這是一個由日本政府與多家公司合營的機構,以及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美國私募基金貝恩資本、南韓SK海力士所組成。其中,這家南韓記憶體晶片製造商,已經刻意以融資方式參與,並不掌握實際經營權,以避免壟斷疑慮,但是仍然引起日本社會對於技術外流的疑慮,因為它過去曾有偷取東芝專利技術的紀錄;而東芝的合作夥伴美國威騰電子(WD),擔心私募基金未來在獲利撤離時,會把股權轉給同業SK海力士,也已訴請國際仲裁,要求東芝停止出售雙方合資的業務。

儘管如此,相對於功虧一簣的台廠鴻海,在競標過程,日本政府一再有意無意的釋放:鴻海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主要工廠位在中國,可以作為軍事用途的東芝半導體技術,具有被中國取得的風險;即使鴻海也從原來的單一投標,改邀蘋果、亞馬遜等合組台美日聯盟,提出三兆日圓(約二七○億美元)、遠優於「美日韓聯盟」的高價,並且切結絕無中資背景,保證未來將深耕日本,甚至放言要對日本政府的干預提起訴訟,卻仍然無法解除日本對「中國因素」的疑慮,寧願接受海力士,也要捨棄鴻海,其國家的產業戰略順位可見一斑。

雖然郭董不認為鴻海業已出局,還要努力扭轉頹勢,但其遇到的曲折,想必會勾起不少人對於台灣不久前熱中加入「中國隊」的記憶。以聯發科為首的國內IC設計業,盛傳被要求在「中國隊」與「外國隊」做抉擇,當時,所謂打不過紅色供應鏈,就讓中資入股的失敗主義瀰漫,馬英九政府的經濟部一度準備鬆綁,所幸政黨輪替發生,國民黨下台,才令其偃旗息鼓。於今驗證「中國因素」成為台商進行跨國整併時的最大絆腳石,豈能無動於衷?

事實上,在中國龐大的科技產業中,記憶體是他們真正的阿基里斯腱。中國是全球半導體記憶體的超級大市場,但是自有技術、產能完全空白。如果世界真要打起貿易戰,西方只要禁運記憶體,中國許多關鍵工業,包括手機、電腦、電視、汽車、網路等等,將面臨停擺。中國這些年來一直處心積慮,企圖砸大錢在全世界收購半導體技術,其中記憶體更是重中之重,就是希望填補這致命的空缺,例如稍早企圖染指美光、海力士,但是完全不得其門而入。後來的策略是挖角,但記憶體的專利門檻太高,旁門左道的方式幾乎難成氣候。

那麼,為什麼面對東芝這次堪稱多年來規模最大、技術障礙最高、而且中國最需要的收購機會,對岸卻反而從頭到尾無聲無息,包括行事浮誇的紫光,或是所謂的「大基金」,連表達意願都沒有?應該是中國心知肚明,無論提出何種條件,日本都毫無懸念,不可能出售這樣的技術,給利益高度衝突的外國。

日本的國家態度,自始就非常明確,這點值得台灣學習。那就是即使是一家上市企業,政府也要在就業留才以及技術資訊安全的角度,把握審批的權力,以確保國家利益。而日本的國民更視為理所當然,並未見其社會與輿論以「鎖國」加以輕慢,甚至不只針對強國如此,對於技術落於其後的韓國海力士,他們同樣不會掉以輕心,一再要求東芝必須說明防範措施。一個國家的主體性,在此充分彰顯。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正走到多重選擇的十字路口,歷經長達八年的加速西進,現在是很好的沉澱時刻。事實上,中國自己才是對外資投資重要產業採取嚴厲限制的國家,繼美國總統的科技顧問委員會警告,中國傾國家之力推動半導體技術發展,使美國國家安全面臨風險,建議對中國半導體業嚴加審查之後,歐盟峰會的多國領袖,最近亦已同意將審查中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並認為公共基礎建設與國防等戰略產業,應列為限制投資項目。

在這個國際潮流之下,鴻海被日本公然嫌棄的理由,值得做為所有台商進行全球布局時的殷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