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一例一休很進步?

◎ 廖仁慈

去年蔡總統任命林全擔任行政院長時,本以為以林院長主計長的出身背景,或許會以更高的視野,完全明白台灣總體經濟的病灶,清楚這些還在台灣兢兢業業打拚的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才是台灣真正的長期稅基,懂得該如何領導規劃、結合中小傳產與創新、生技、IC產業,讓台灣從這二十年來錯誤的西進傾中政策導致GDP嚴重下滑的慘況起死回生。豈知,林院長眼高手低,懂財政不懂總體經濟,要不是完全沒有進入狀況,就是還被錯誤的經濟病灶綁架。「一例一休」或者「週休二日」,其實不該是爭論的重點,只有每週工時的調整制定,才是政府該做的事。全世界各個國家每週工時的調整,都是反映該國的經濟情況與工作效率,一個窮國不會因每週工時減少為三十八小時就變得富有,一個富有國家不會因工時調高成四十二小時而變窮,瑞士曾公投否決從四十二小時成四十小時。四十年前,印尼碼頭約一百五十名工人卸一條船貨,分成五班,三十人在工作,其餘一百二十人蹲在碼頭等輪班,主因是沒工作,只好大家輪,又因沒有好的設備與技術,二十天才完工。同樣的工作,在台灣二十人做七天,在日本只要十五人做四天,可見技術效率、設備投資與敬業精神才是進步重點,不是每週少工時就是進步。令人驚奇的是,這個政府此刻正在分化、引導人民走入勞資抗爭的死胡同,甚至有人認為,二十年來薪資水準的降低,是因企業老闆的壓榨、不肯付高薪,不知此乃政府的錯誤經濟政策,導致國力GDP下滑所致。

二戰後,德國與日本經過二十五年發展,到一九七○年代,同樣走到新、舊經濟轉型之際的困境(就像九○年代的台灣)。當時,這兩國不約而同地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工程,大規模的「國內產業策略聯盟」進行升級轉型後,以超強實力走上「國際化」。日幣才得以自四十五年前的三百兌一美元,一路升到現在的水準,德國也一樣。二十五年前開始,台灣面臨同樣的新、舊經濟轉型契機,可惜,那個政府應該帶領全國企業家與人民互相扶持、產業集中火力投入台灣「策略聯盟、產業升級、提振國家競爭力與國力」的「台進」關鍵年代,政府完全失職。二十年來假借「國際化」之名,扁「西進」、馬「傾中」,讓一味只追求更廉價勞工的爛咖帶錢往外跑,掏空債留台灣、扶植中國;再加上國民黨忙著利用控制國家金融體系帶頭洗錢,縱容自私商人優游開曼、巴拿馬、維京群島等逃稅天堂,台灣GDP下滑,政府稅基急劇縮水,還領頭僱派遣工、帶頭拉低工資,台灣薪資水準倒退二十年是必然的。更扯的是,馬扁多次諮詢的「台商」,竟然不是在台灣累積每個分毫成為國庫稅基、兢兢業業升級苦守台灣、支付廣大台灣勞工薪資的「真正台商」,而是那些利潤在巴拿馬、產業在中國、看病回台灣,甚至甘為中國鷹犬回來耀武揚威的所謂「台商」。

在這台灣面臨國家經濟與企業困頓、年輕人就業困難、薪情低落的時刻,新法忽視個別產業工作時段需彈性調整的特性,表面上「一例一休」偏向勞方,實質內容卻夾帶硬邦邦的工作時段設定,框限經營活力,讓企業主動輒得咎、害怕各種罰款上身,被逼到牆角,乾脆縮工減產、少接訂單;員工想要因勤奮工作得到INCENTIVE的機會沒了,讓絕大多數早已勞資一體、一條心的好企業被扭曲變形,人民被分化成勞資對立。

至於那些所謂的「壞慣老闆」,早就學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中國功夫,也照樣會有漏洞鑽,可以繼續我行我素。

當台灣產業優勢不見了,人民薪資水準更下探,大家沒錢花,物價往上波動,再多的休假做甚麼?想放長「無薪假」嗎?國家稅基、產業、經濟衰退失靈,政府沒錢要出賣山林或港口來填補稅收赤字嗎?這可是現在進行式的「三輸」,請蔡總統「三思」!

(作者為貿易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