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談捧中貶台的「齊人」心態

◎ 黃惟冰

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則訊息,大意是說,上海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包括購物中心的規模、「支付寶」的普及性,乃至於銀行與餐廳所提供的無人化自動服務,都比台北的更大、更快、更多。就連在精神上,大家都幹勁十足,追求國家富強。

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則訊息。(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坦白說,類似的訊息,在台灣早已是汗牛充棟。然而,這些訊息的共通問題是,第一,對中國以偏概全;第二,要台北以小博大;第三,執著於過度簡化的存在意義,與強調多元價值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馳。也因此,除了「捧中貶台」以外,實在難以引起真正共鳴,或是有意義的討論。

上海,做為整體長江流域人員、商品與財富的匯集地,即便在中國最衰弱的滿清末年,都還可以名列世界一線重要大都市,更何況,今天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上海的富裕與進步,平心而論,理所當然。然而,上海能夠代表整個中國嗎?即便小如台灣,在制定政策的時候,都還要時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犯了「台北觀點」的錯誤。那麼,為何在理解幅員廣大的中國時,卻又凡事從上海看天下?這樣的以偏概全,真的能夠讓我們更了解中國嗎?

此外,台北不論是腹地大小,或是人口規模,都難望上海項背。硬要比較,只會讓台北更看不清自己的定位,以及該發展的路線。這就如同美國游泳好手菲爾普斯的「主場」,不會是在棒球場或是田徑場。台北需要思考的重點,在於如何找出自己的特色,努力發揮,而不是與上海,或是紐約、東京的比較。

再者,從自由民主的觀點切入,國家富強,不應該是國家或個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標。除了基本的物質條件以外,我們同樣重視分配的公平、正義的落實、環境的保護,以及自由的生活、學習與創作。在這個部分,中國的發展仍然落後台灣;北京的治理模式,也仍未被其他國家廣泛視為值得仿效的對象。

總結而言,為了知己知彼,台灣確實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中國,但不需要那種劉姥姥進大觀園後,又回過頭來驕其妻妾的「齊人心態」。

(作者曾任智庫研究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