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擺脫對中國的觀光依賴

不約而同,包括《紐約時報》在內,幾家外國媒體近日報導台灣因應中國觀光客銳減的衝擊。報導指中國以「一個中國」對蔡英文政府施壓不成之後,祭出以觀光客為政治武器對付台灣,但蔡政府仍不讓步,並已以行動證明,中國遊客數量的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被來自其他亞洲市場遊客數量的增加所抵銷。對於蔡政府這樣的堅持與努力,我們要拍手肯定。

數字會說話。去年前來我國的外國旅客創新高,達一千零六十九萬人。這一紀錄,是在儘管中國來人減少六十七萬的情況所達成,主要因來自周邊國家旅客明顯增加,包括日本客增二十六.八萬、東南亞客增二十二.八萬、韓國客增二十二.六萬,即使港澳客也增逾十萬。從而,中國在以「一中原則」逼迫台灣不成,繼而把觀光客當工具,壓制蔡政府就範的企圖宣告失敗。

把觀光客當政治誘餌與懲罰工具,是中國司空見慣手法,只要不是被中國意識、政治立場所綁架或利慾薰心,稍有腦筋或常識的台灣人都不難看穿其伎倆。中國客從二○○八年開始前來我國觀光,人數近三十三萬,其後每年攀升,前年達到四百一十八萬高峰,去年降為三百五十一萬,仍居各國旅客之冠。這是以馬英九政府接受「九二共識」為前提,中國所放出的「讓利」誘餌之一。

馬政府不但接受虛假的「九二共識」,還拿它來唬弄,舉中國客大批前來為例,大吹「兩岸關係六十六年來最好」、「和平紅利」等法螺。這不是政治上的天真無邪,而是蓄意騙人的隔海雙簧。不過,假的真不了,在台灣人民不接受「九二共識」後,中國客增減隨即從誘人上鉤的胡蘿蔔,轉變成打擊的大棍棒。類似手法,也見諸二○一四年發生「雨傘革命」的香港,以及近數月來因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的南韓;在政治上不順其意,中國當局就把觀光客轉成施壓打擊工具。

台灣是中國併吞目標,它拿中國客來打擊台灣絕不手軟。有如國人所見,中國不但立即而明顯減少其旅客前來人數,今年第一季入境的中國客進一步下降四成二。同時間,中國在台灣的政媒同路人及商人也沒閒著,隔海唱和,演出觀光版的「以商逼政」、「以民逼官」、「以經促統」伎倆。

這就是台灣人近數月來所見到的,從若干觀光旅遊業者走向街頭,到談話性節目拉到觀光景點,還散布「越南客增加純因政府補貼」傳言︰甚至有文創觀光夜市收攤,也和「陸客不來」牽扯關係。最離譜的,把導致中國客減少的「兩岸緊張」,歸咎於我方;要演出作賊喊捉賊把戲,若沒有常識、還悖離事實,只會鬧笑話,且為台灣人所看不起。

看看南韓,濟州島因中國客抵制,觀光購物等產業受衝擊,但東南亞及韓國客反增,且激起其民族自尊,檢討觀光、經濟不能依賴中國。就此而言,蔡政府把吸引觀光客重點從中國轉到我周邊國家,包括東南亞及東北亞,是必要之舉。這些國家來客不存在「一條龍」式經營,台灣所受經濟實益較大,也少有政治顧慮。調整與轉變過程必有陣痛,但義利兼顧,為所當為,國人都會支持。

台灣豐富多元的人文自然景觀,今年初甫經英國旅遊指南Rough Guides列為全球十大必訪國家,亮點包括:華語世界唯一民主政體;遊客可從都市搭高速鐵路便捷前往雲霧繚繞的森林、地形崎嶇的高山;離熱鬧的夜市不遠,就有全年活躍的溫泉,加上陽光普照的亞熱帶海岸;現代建築與古老廟宇和諧共處…。這一美麗島國,歡迎世人前來作客,但不能接受把觀光當成對付我國的別有用心手段。

儘管台灣有美好觀光資源,軟硬體條件待積極充實者仍多。硬體方面,前瞻基礎建設有若干針對地方觀光的建設。至於軟體,以風景名勝及公共交通為例,外語廣播及標示是基本且所費不多的服務,除了國際通用的英語,還可針對如韓國客較多的鐵路平溪線、日本客較多的九份,增添韓日文服務。只有提供友善體貼服務,方能近悅遠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台灣觀光才能邁向正常發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