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搬開阻礙台灣躍升的大石頭

中國最近剛結束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論壇峰會,在其以國家之力,高調對外宣傳造勢下,國際間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反應。(法新社)中國最近剛結束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論壇峰會,在其以國家之力,高調對外宣傳造勢下,國際間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反應。(法新社)

中國最近剛結束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論壇峰會,在其以國家之力,高調對外宣傳造勢下,國際間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反應,顯示這樁富含政治、經濟、外交戰略的產物,其多重的目的性,與各相關國家利益競合的關係。在這一波重塑的人造浪潮中,台灣對於北京的認識與態度相當耐人尋味。

習近平在二○一三年於哈薩克倡議的「一帶一路」,也就是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沿線各國進行各式經濟合作,加強基礎建設,來因應中國本身經濟成長趨緩,消化中國過剩的工業產能,並且帶動西部的發展。

這個習近平口中的「世紀工程」,推動到今天,面臨到各種數據的檢驗,中國商務部自己的統計,近兩年中國對相關國家的投資卻是呈現下降的趨勢,箇中當然是不同因素使然,包括發展中國家的獲利條件,以及鄰近國家的安全警覺,都讓許多合作計畫因此延擱。然而北京在此刻,仍然以鑼鼓喧天的姿態籌辦這次的大拜拜,與今年十一月即將召開的十九大不無關係。峰會期間,中國的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主要官媒,卯足全勁在對內宣傳上的手法互競,從民主國家的媒體功能角度,足以令人嘆為觀止。

面對「一帶一路」以中國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各國的態度立現,這次會議受到七國集團(G7)和經合組織(OECD)等主要大國冷落,僅俄羅斯為首的二十九位中亞、東協元首與會。選擇缺席北京的南亞大國印度,甚至在此敏感時段強調與日本聯手將在包括東非、伊朗的開發,以及斯里蘭卡、泰緬的海港建設,藉以對抗中國刻意挑起喀什米爾敏感神經的意味,更是溢於言表。中國社科院在此之前的一份研究已不諱言,中國周邊國家尤其是傳統西方大國,對「一帶一路」是中國實現崛起,並進而稱霸的戰略設計,擔心與懷疑仍十分突出,確實給「一帶一路」帶來挑戰。以上這些應該是比較接近現實的全局觀。

那麼在台灣呢?大致有三種看待方式:一種是了解不多,也漠不關心。這與台灣/中華民國自一九七一年被迫退出聯合國,四十多年來受到中國孤立政策影響,導致國民普遍的「島國」心態,有很大的關係。這種國民習慣一旦塑造,是台灣今後國家發展上的重要隱憂,不容小覷。

第二類人對於中國的洗腦攻勢照單全收,成為「一帶一路」再現漢唐盛世的扈從者。這種鎖在中國、缺乏國際觀的視野,事實上長期綑綁著台灣在向西走之外,更多元的路徑選擇,甚至衍生成為一種中國的月亮就是圓的輕台意識,總是斲傷台灣政治主體、經濟主體的鞏固與建立。

三是有關「一帶一路」與「新南向」的討論。「一帶一路」的決策早於「新南向」,因此「新南向」政策理應早已將中國在東南亞各國的影響估計在內,蔡英文政府內部存在「新南向」與「一帶一路」接軌,以及「新南向」如何區隔出實踐動能的不同討論。事實上,中國著重基礎建設、能源合作的項目,與台灣主要推動電子商務、人才交流,並不重疊;同時在國家的選擇上,台灣的資源不可能天女散花於東南亞各國,必有值得重點經營的優勢國家,印度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然國內媒體卻引述不具名涉台人士說法,做出中國與越南簽署聯合公報即封殺「新南向」的結論,不惜淪為他國傳聲的鸚鵡,這樣的政策解讀方式,不排除具有政治設定目的。

種種這些台灣的問題,不論是島國、鎖國或鸚鵡,涉及到我們國家需要全面性的自我檢視;如何從教育方向、媒體政策、外交工作,充分與國際對接,數任政府說的多、做的少,這種趨勢不想辦法加速改善,無疑是阻礙台灣躍升的大石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