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前瞻思考交通需求

◎ 黃柏凱

交通建設是地方建設的火車頭,交通建設做好了,其他自然水到渠成,這就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要點;此計畫有所謂發展的五大目標,分別為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發展。

針對日前毛治國前院長及東海大學蕭志同教授投書媒體,台灣的輕軌是未來災難、彰化應拒絕捷運等言論非常不能認同,尤其是台鐵市區鐵路持續立體化可縫合都市裂縫,我們可以看見,台北市已經三十年的鐵路地下化,而東西區仍然沒有縫合,我們可以用更經濟實惠的平面道路立體化取代台鐵捷運化帶來的衝擊,應該會比所謂的鐵路立體化還要來得好。再者,我們來回想毛治國擔任交通部長時提出來的想法,二○一一年提出軌道為主、公路為輔的觀點,二○○八年捷運應朝向中運量、輕軌的方向發展,句句可看出毛治國對輕軌的期待。

政治歸政治、交通歸交通,不要用藍綠的觀點來看待專業評估,更何況,當前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很多內容是舊案重提,都是毛治國擔任行政院長時,國民黨執政縣市首長提出來的;而現在換了政府、換了政黨,才說台灣不需要那麼多輕軌。

蕭教授認為彰化不需要捷運,表示因彰化市人口不足,無法支撐整個運量;而我有不同看法,當時蓋捷運淡水線時,淡水有多少人口?現正施工的淡海輕軌的淡水有多少人?三鶯線的鶯歌有多少人?安坑線的安坑有多少人?遠遠都比彰化市的二十三萬人口還要少!何況,彰化市不是像上述所講的特別蓋一條捷運,而是從鄰近的烏日文心北屯線進行延伸;再者,捷運淡水線通車之後,淡水人口提升多少,運量比原本的台鐵淡水線還要高多少倍。

只要台灣的大眾運輸做得好,運量自然會像捷運淡水線這樣扶搖直上,而不是以現在的運量推測未來的運量。政府的角色是平衡城鄉發展,這也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重點之一。就算輕軌遍地開花,運量也如毛治國前院長所說的沒有自償性,難道就不必蓋嗎?在這邊套用朱立倫市長的話︰「交通建設的意義,就是擴大生活圈的範圍。」所有軌道建設如果都以經濟效益來評估,那我大可說,台灣的城鄉落差會越來越嚴重。

(作者為彰化縣政府諮詢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