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罪人? 病人?

◎ 張勳慶

當媒體揭露國內毒品氾濫校園問題日益惡化時,正召開的司改國是會議上,委員林文蔚提出「毒品正名為藥物」、「政府出資,製造販毒」主張,以及先前顧立雄提出「施用毒品罪醫療前置化」建議,引發有如兩極交火論戰,有人更痛批這根本就是吸毒除罪化。

可是在國內衛生單位,其實早有透過美沙酮治療毒癮計畫,而類似的計畫在國外也有。可是以目前成效來看,可以說政府徹底敗給了毒品供應的犯罪組織,於是便有一種先進觀點,與其讓毒犯製造或供給毒品,吸毒者為了購毒變成罪犯,何不政府直接介入,然後衛生單位掌控吸毒者身分下,視其為病人,而非罪犯,才能防制毒品更加氾濫。

用反毒大作戰去面對毒品問題,其實便是方向錯誤。當大家集體把吸毒者當成罪犯,不去了解他們為何吸毒,認為把他們抓起來關是為他們好,那豈不是法律比醫療還萬能。但看看世界上諸國情形,便會發現,不論刑度如何拉高,又或者判其死刑,面對吸毒問題仍是束手無策。

假若失眠是精神或個人處境上的問題,有誰會認為,開安眠藥給病人的醫師是毒犯或加害人?台灣有那麼多人每日服用精神和情緒上藥物,你會認為他們是罪犯嗎?吸毒能否除罪,可能和廢死問題一樣會吵鬧不休,而政府當起毒品公賣局,消除目前由黑幫掌控的市場,從價格競爭理論上,是可以讓地下毒品市場萎縮;但更大的挑戰是,政府衛生部門能接手把這些病人,從身心上讓他們走向陽光嗎?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