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這樣的幸福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舉世稱羨,在各項政府重要施政中,多年來各種不同的民調,健保制度一向名列前茅,是民眾滿意度最高的政策;甚至國際間的幸福國家調查,也就是美好生活指數(OECD Better Life Index)指標,台灣的分數相當不錯,多年蟬聯亞洲第一名,其中健保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歷任政府為了捍衛執政,無不為了維持健保的續行,想盡一切辦法與手段。

一九九五年健保開辦以來,凡在台灣設籍四個月以上,全都納入保險覆蓋範圍,保險費用則由被保險人(占四十%)、投保單位(占三十三%)、政府補助(占二十七%)三方共同負擔;而後為健全財務,又將大家的額外收入,例如兼職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包括現金、股票)所得、利息所得、租金等收入,全拉進「補充保費」的扣繳範圍,可以說,所有個人與企業為了支撐健保,這些年來都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每個人擁有絕對的權利與義務,監控並督促健保必須健全發展。

根據健保署統計,二○一六年,超過一二○億元用在長期依賴呼吸器的醫療支出上,連續使用廿一天以上的呼吸器依賴患者,有一六九○二人,因此平均每人約七十一萬元。醫界則指出,台灣依賴呼吸器患者盛行率是美國的五.八倍。此外,與北歐國家平均臨終前臥床大約兩週到一個月相比,台灣老人的平均臥床時間推估居然長達七年,這些公開的數據值得正視。

根據健保署統計,二○一六年,超過一二○億元用在長期依賴呼吸器的醫療支出上,連續使用廿一天以上的呼吸器依賴患者,有一六九○二人,因此平均每人約七十一萬元。(資料照)

有關生命的問題,需要另案探討;如果純粹就健保的宗旨,究竟是在確保生活品質或是延長死亡時間這個角度來審視,我們就必得正視「無效醫療」的問題,並且拆解構成這個問題的肇因,才能解除各種可能的無謂痛苦,把有限的資源運用得更為人性、準確且精緻。

第一個首要環節是,我們的健保制度目前有關「重大傷病住院部分負擔費用核退」,也就是如果取得重大傷病證明者,當次住院可免自行負擔費用的設計,針對呼吸器的使用,有個二十一日以上的門檻;換言之,如果使用二十天以下,要自掏腰包,一旦超過二十一天,即屬重大傷病,便毋需自費,甚至使用愈久,「省」(賺)愈多。

這項規定在醫療實務中衍生了不少問題,若干病患家屬以經濟不佳、無力負擔醫藥費為由,拜託醫院至少同意使用二十一天,部分醫院基於有助於收入等考量,不免予以配合。重大傷病的審核,固然是健保署的權責,但是限於人力與時間,在案件眾多、個案紛呈的情況下,又有多少勇於嚴格把關的「壞人」?於是,家屬、醫院、官署,似乎不自覺地形成了健保體制下的「食物鏈」關係。

附帶一提的是,有些家屬往往不顧醫療需要,爭取將病患留在加護病房,而不願轉到普通病房,是另個現行健保怪象;因為病患若留在加護病房,除了可以得到較密集的醫療照護,同時,加護病房不須家屬陪病或花費找看護,直接丟給醫院處理,更可捨去很大的「麻煩」。

此外,也不能忽略醫院的評鑑制度這個環節。就如考試引導教學,評鑑也多少影響醫療行為,目前針對各大醫療院所作的評鑑項目,是由國外制度照搬而來,然其他國家並無「吃到飽」的健保,不就在地特性、全盤移植他國經驗,不免發生水土不服的問題,若以相同規範做為考評標準,經常造成誤導,這也是制度檢討時可以一併思索的配套問題。

台灣擁有全民健保制度,絕對是很大的幸福,但是所謂的幸福指數背後,如果隱藏著靠著呼吸器延長死亡時間的風氣盛行,或者國人平均壽命的增加,部分是建立在呼吸器的使用上,這挑戰的是,全體納稅人共同的生活品質以及稅金使用,是否已遭到扭曲與濫擲,你(妳)能夠不在意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