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訪》胡勝正︰聚焦重點領域 拚效益

記者鄭琪芳/專訪

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經院董事長胡勝正認為,計畫內容值得肯定,台灣經濟正處於轉型關鍵,政府透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一方面提振景氣,一方面揭示新一代經濟。不過,前瞻建設能否發揮效益,要看執行力及聚焦與否,若能聚焦在幾個領域,例如觀光業,發揮的乘數效果會更好;若無法聚焦,只從分配觀點來看,最後恐就是大家分了錢,但船過水無痕。

中經院董事長談前瞻建設

胡勝正指出,現在台灣面臨美國及中國兩個經濟體的衝突,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們要吸引台商回來;現在政府以南向政策吸引部分想要離開中國的台商到東南亞,對於已有能力、也想轉型的台商,政府更應該以技術協助的方式吸引他們回台投資。

台灣經濟轉型關鍵 射三箭是時候

問:行政院提出前瞻建設八年八八二五億元,此時祭出擴張性財政政策是否適當?政府財政狀況能否負擔?

答:這時機是恰當的。台灣經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政府扮演的角色、政府看法等,顯示在公共建設上。所謂「三支箭」,第一支是貨幣政策,把經濟穩定下來;再來是財政政策,結合結構性政策,帶向新一代的經濟。政府透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一方面提振景氣,一方面也告訴大家未來經濟走向。

蔡政府選前就揭示「創新、就業、分配」,但創新怎麼做?構想就顯示在預算支配中,行政院提出「五加二加二」產業,這樣就有一個方向,接下來就是政策執行連結到交通、水資源、數位建設等,大家就曉得未來要投資什麼。這種做法有一點像幫浦,先放一點水下去,可以汲取很多水上來,放下去的水就是政府的投資,會帶動更多民間投資。

很多人從分配觀點來看,認為各縣市分配不公,如果完全從這個角度來看,最後就是大家分了錢,但船過水無痕。現在景氣復甦力道不強,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提供一些向上的力量,效果多大則跟規劃的好壞、有沒有聚焦有關,若能聚焦到幾個需要的領域上,發揮的乘數效果會更好。

至於財政狀況,目前台灣名目GDP(國內生產毛額)約十七.五兆元,政府債務占GDP比率應不會超標。財政穩健有兩個標準,一是歐洲標準,政府債務占GDP不要超過六十%、赤字不要超過三%;我國「公債法」規定更嚴格,中央政府債務占GDP不能超過四十.六%,且經常門支出不能有赤字,資本門支出要有自償性。以上述兩個標準衡量,我們都符合財政穩健。

前瞻建設內容完整 問題在執行力

問:前瞻建設包括軌道、數位、綠能、水環境及城鄉建設等,近一半預算用於軌道建設,數位及綠能預算不多,有人批評缺乏效益及前瞻性,您的看法為何?

答:我對計畫內容是肯定的,我覺得已相當完整、面面俱到,最大問題是怎麼執行,如果沒有聚焦的話,可能產生分贓式的效果,可先考慮聚焦,再考慮均勻。何況,有些創新不需要那麼多錢,數位建設主要是軟體建設,需要的錢比較少;但軌道建設比較資本密集,政府既然要做,就要利用這個機會也把觀光業發展起來。

有人質疑輕軌沒有效益,但我們去歐洲可以看到很多輕軌,如果聚焦幾個重點,就能夠吸引私人投資。譬如,大家希望發展觀光,從就業的觀點,觀光可以促進就業,既然花了八十億元在基隆的輕軌,是不是就把觀光做為主軸,將基隆輕軌連結郵輪,讓基隆成為郵輪集散地,成為亞洲這一帶郵輪必停的地點。

各地方政府可以提出觀光建設的優先考量,譬如基隆附近有很多觀光資源可以開拓,台中現在是韓國人很喜歡去的地方,若能開拓出來,讓這些地方更有吸引力,三、四年後,就是一個嶄新的觀光景點,還可達到促進就業的效果。

數位建設重點 在於如何分配錢

問:行政院估計前瞻建設可增加GDP規模九七五九億元,創造四、五萬個就業機會,帶動民間投資一.七八兆元,能否達到預期效益?

答:這就要看執行力,如有執行力,這個數字應該可以達到,執行不力的話,就要打個折扣。至於如何加強執行力,要看各部會的協調狀況,政委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我們要發展觀光,需要一個有執行力的政委來督導,有一點很奇怪,很多部會都跟觀光有關,但沒有人要負責,交通部長可能因為高鐵或火車出事要下台,但觀光沒做好不會下台;經濟部也主管一些觀光業務,但經濟部關心的是產業、貿易,對觀光也不是很重視。

另外,數位建設的重點不在錢多少,而在於如何分配錢。現在的問題在於早期的創業拿不到資金,導致成熟期的創業投資者找不到案件,因為沒有早期創業就沒有成熟期的創業;這跟我們創投規模相對小有關,所以不敢做比較風險性的投資,而是看你快要成功了再來投資。

我們需要的是天使投資者,過去都是審查了半天,通過就給錢,錢給了就不聞不問;天使投資者的做法相反,審查很簡單,但投資以後會來幫忙,提供經驗及人脈等,成功的機會就大。我們需要這樣的天使投資者,要靠政府及大企業鼓勵有經驗的經理人出來做創投的事。

天使投資者要給足夠的誘因,就會有人出來,我們現在的育成中心其實有一點模仿天使投資者,但沒有誘因。國內要培養天使投資者,幫助初期創業,我們年輕人其實很有創意,在國際上常常得獎,但他們回來後好像就沒有辦法發展。哈佛大學為何那麼成功?比爾蓋茲、

札克柏格都是從那裡出來的,他們的育成中心有很多天使投資者會去,幫忙找錢、提供意見,我們現在就是需要這個管道。

兩岸貿易趨緩 要吸引台商回流

問:國內景氣逐漸回溫,但復甦力道仍不強,除了前瞻建設,還有其他政策工具可以提振景氣嗎?

答: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兩個經濟體的衝突,美國跟中國,一方面中國經濟在轉型,有些人在觀望,所以最近兩岸貿易投資沒有以前那麼熱;一方面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我們如何在中間找到出路,就要看政府的策略。

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們要吸引台商回來,上次吸引台商把錢帶回來,但政府沒有做好配套措施,錢回來沒有地方投資,跑到房地產去,造成更大的傷害。

現在政府用南向政策吸引部分想要離開中國的台商到東南亞,有一些其實已有能力也想轉型,應該以技術的協助吸引他們回台。此外,土地問題也要幫忙解決,勞工問題就比較有爭議,有些廠商要求開放更多外勞,還是以前那套做法,對台灣經濟沒有幫助,應該協助那些願意升級的台商,這樣也可以增加就業。

經濟部、工研院、資策會等可以聯合起來,提供廠商技術協助,上次「鮭魚返鄉」計畫,效果不好,最後停止。政府要有積極的做法,主動拜訪有意回台的廠商,了解他們的需要,提供必要協助,如果還是坐在辦公室等廠商來申請,最後就會淪落到跟「鮭魚返鄉」一樣的命運。

另外,稅改是可以考慮的,但跟鄰近國家比較要有競爭力,綜所稅最高稅率四十五%應該降低,營所稅提高到二十%還好,可以拉低綜所稅與營所稅的差距。在國際競爭環境下,不能完全靠所得稅來達到公平正義,還要考慮國際競爭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