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反思,對話,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

◎ 鄭麗君

今年適逢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暨解嚴卅週年,台灣社會對於推動轉型正義,期待殷切。文化部刻正積極籌備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也將提出修法,正式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唯有面對歷史、正視傷痛,釐清責任,才能記取教訓,重建正義,從而在人權價值上促進社會和解。目前,中正紀念堂先行將部分商品下架、展廳回復原名、停放紀念歌等措施,其實還談不上轉型正義,只是讓空間從威權崇拜逐步回歸中性化,並在這樣的基礎上,讓社會針對為何轉型、轉型後用途、城市規劃等層面,進行對話與反思並凝聚共識。我們相信,良好的社會討論本身,能以同理心共同面對歷史,即是一種人權教育的過程。

文化部長鄭麗君。(資料照,記者黃耀徵攝)

不是「去蔣化」,是要「面對他」

有人說,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是「去蔣化」,事實上,我們不是要「去蔣化」,而是要「面對他」。蔣介石曾經擔任中華民國的總統,這是歷史事實。不過,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期,人權遭受迫害也是台灣歷史及世界人權史的共同傷痛。轉型正義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要正視傷痕歷史,釐清蔣總統應該對這段歷史負起什麼責任,社會才能賦予他適當的歷史定位。而現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明定要紀念他、懷念他,我們如何一邊以法律明定緬懷領袖,一邊客觀的追求真相、釐清責任,進而重建正義?因此,我們必須先去除威權崇拜,才能為社會打開理性的討論空間,讓中正紀念堂進行轉型,是我們無法迴避的第一步。

轉型正義無法記功銷過

有人認為,推動轉型正義應對蔣介石「功過併陳」。我們尊重社會上所有對於蔣介石功過的研究。然而,無數台灣先輩受難犧牲,家屬長期遭受歧視、承受無盡傷痛,一個個被剝奪的生命、自由與人性尊嚴,不是負一加二等於正一的數學習題,每一個真相都必須被嚴肅面對,被完整釐清。因此,轉型正義不是加減乘除,無法記功銷過。唯有還原歷史真相、釐清責任歸屬,社會及後代才能客觀公允的建立蔣介石的功過及歷史評價。

推動轉型正義基於「文化良知」

也有人質疑,文化部為何要搞政治?人權館的籌備及中正紀念堂的定位本來就是文化部的職責,我更必須說,文化創造乃源自於憲法保障之表意自由,身為文化部長不可能對於人權的基本價值無動於衷。在推動轉型正義的過程中,若對轄下歌頌與紀念威權的單位視而不見,我將愧對我的良知,我們又如何向世界及下一代解釋,政府一方面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透過史料重建歷史的同時,又以更為巨大的紀念館紀念威權統治者?

還記得德國文化部長班恩德.諾伊曼(Bernd Neumann)在二○一二年德國舉辦「中國文化年」之際,公開呼籲德國政府不能無視於藝術自由遭受壓迫,應公開聲援藝術家艾未未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捍衛藝術的表意自由,我想這就是每一位文化部長該有的文化良知。

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只是推動轉型正義的一小部分,我們相信唯有真誠、非暴力的反思及相互對話,才是重建台灣社會信任與和解,確保自由人權作為台灣社會共同的價值基礎的真正路徑。

(作者現任文化部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