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祖國就在當下站立之地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的日子。七十年前的這一天,一場因查緝私菸而起的請願運動,由於遭到行政公署的鎮壓,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之後甚至導致南京增援軍隊來台進行屠殺;兩年後,國民黨政府進而頒布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把台灣帶入恐怖統治的再次殖民階段。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的日子。(圖片來自於網路)

這段血腥的歷程,特別是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的緝菸衝突,到五月十六日清鄉結束,台灣死傷慘重,一代社會菁英幾被消滅殆盡,存活者,多數亦被剝奪了尊嚴與勇氣;其對整體國民性格、族群關係建構的影響,事實上遠遠超過了歷史的單一座標,成為尚待填充實質內涵的高懸圖騰。

這也是為什麼自一九九五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首度代表政府向受難者與國人道歉以來,不論哪個政黨執政,全國每年都舉辦二二八紀念活動,並且持續進行名譽恢復、受害補償、真相調查、檔案公開以及責任追究的努力;對於威權體制的殘餘,各式轉型正義的反省,也在社會眾多角落延伸發想,但是我們總覺得這個共同的門檻尚未真正跨越,認識與信仰依舊非常不足的關鍵所在。

這個門檻,就是充分理解「二二八事件」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起浩劫,是蔣介石及其政權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定位?是外省人與本省人的衝突?是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壓迫?是中國國民黨實為台灣、台灣人的外來掠奪者?如果僅僅只有以上這些選項,那麼這麼多年來,大家顯然並不透徹清楚:二二八是一連串歷史教訓中的一個篇章,而這一連串歷史教訓的脈絡,更是一路相承。它們都指向同一件事,漢血統所帶來的祖國觀與依附意識,讓台灣人從不具備當家做主的鋼鐵意志。

一九四五年十月,國民黨七十軍數千人抵達基隆進行「接收」,不但未有抵抗,反而受到民眾夾道熱烈歡迎的場景,正是鮮明的證據。至於在日治時期,反抗日本殖民運動的領袖蔣渭水,大力支持中國革命,起因竟是「要救台灣,非先從救祖國著手不可」。若再上溯到一八九五年短暫成立的「台灣民主國」,唐景崧、劉永福兩任大總統,先後陣前逃亡的終點均是中國,他們當然都守不住台灣。

台灣真正具有全面性政府治理的狀態,嚴格而言,是自一八九五年才算開始,至今只有一二二年;在此之前,即使號稱有兩百多年的清治時代,然管理非常鬆散,當時廣大的中央山脈與東部相當區域,根本不在其控制範圍之內。而這有政府的短短一百多年,若扣除被殖民的時間,所剩的有限歲月,要凝結台灣人民集體一致的國家認同與共有的國民意識,也是晚近到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後才得以逐步開展。

一個由全體住民自己選出來的政府,具備共同的領土與記憶,理當是告別過去如同漂萍命運的重要儀式與型緻;但是這二十多年來,真正了斷祖國遺緒,由台灣人民自己當家做主的與決心與能力,卻遠比預期還要周折蜿蜒。幾任民選總統任內,政治階層的國家機構與公共政策,對主權獨立、經濟自主的國家生存要件,不斷銹蝕侵擾,應是顯而易見;然,什麼樣的國民,就會有什麼樣的政府,追根究柢,癥結恐怕出在我們的公民社會,其壯大、啟迪的功能發展,緩速於若干群體返祖與反動的保守拉力所致。

因此,今天我們看待轉型正義的必要性,何止僅僅在去威權、去崇拜、去蔣化,這些針對特定符號與個別芻像的處理?完全執政的新政府若以為在這個層次進行展演,就可以向選民交代,絕對是大錯特錯。

因為,充斥在你我周遭生活空間,不屬於台灣主體的多重誤導,到處可見,每個現代國民都可以沁骨入髓的自問:有多少台灣住民真正認知台灣的真實過往,並且建立了業經辯證、未被擺弄的史觀?我們的教科書,我們的老師,我們的社會,是否已就此形成了普遍共識?

唯有當以上的答案全成為肯定語句,大家才可能確認:祖國,就在當下站立之地,我們,才是決定國家命運的主人,這個信念將堅定不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