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催生「學術倫理辦公室」

◎ 林志忠

台大郭副校長投書媒體,提出對論文造假事件現階段調查工作的說明。他的說明引發了筆者對整個事件的進一步思考。

台大郭副校長投書媒體,提出對論文造假事件現階段調查工作的說明。(資料照,記者林曉雲攝)

首先,事件發生迄今,雖然台大組成院級、校級,和特別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校方也於一月中旬公布第一階段調查報告,但是民眾和學界對於調查過程仍多質疑,認為台大只是在包庇和拖延。

處理研究行為不端案件,調查委員除了需要具備造假論文領域的專業知識,更需有法規和作業流程以供依循。同時,調查委員也應擁有實務經驗,以便在詰問時能從當事人口中獲取可信和完整的資訊。如需扣留或保全證據,也須熟悉法令規章。實在說,台大(和各大學)的調查委員會,未必具備這些能力與實務技巧。因此,把握契機,成立一個獨立於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高層級專責「學術倫理辦公室」,已刻不容緩。

其次,因為「愛之深、責之切」,大眾既震驚於台大竟然也會藏污納垢,又失望於校方在事件爆發之後的顢頇反應,包括楊校長是否該暫停職務,另一當事人不但尚未辭職,甚至還可能續領高額獎助金等,才是讓事件持續沸騰的主因。因此,對於學術誠信案件,除了應迅速組成具有公信力的調查委員會之外,及時回應輿論,適度地公布階段性調查報告,至關重要。這一點,各大學、教育部和科技部,都應嚴肅以對。同時,也宜讓民眾理解,毋枉毋縱的調查需要時間,不一定可以快速完成。

這次事件遲遲無法平息的另一個原因,是教育部和科技部的「冷處理」。事件爆發以來,輿論充斥對高教、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質疑,其中不乏呼籲兩部主動介入或直接主導調查工作。學界更盼望藉由兩部公平、公正的調查,可以迅速恢復並維護台灣高教的榮譽和健全發展。但是兩部卻「無動於衷」,任由黑函及耳語流傳,致使高教在民眾心中進一步「崩盤」。

調查學術倫理案件是極為專業的事務和過程,國內以前未曾明確建立一套有效的「標準作業程序」,現在教育部、科技部,和各大學宜群策群力,樹立處理這類問題的決心和實務能力,並積極推動學術誠信的教育,以及「學術倫理辦公室」的成立。(作者為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特聘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