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談》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曾經「被消失」近一年的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來到台北,「香港還是有人出禁書,只是變很少,殺頭的東西還是有人做嘛。」林榮基這句「變很少」,讓人心驚,亦讓人感慨。

一九八○年代前後,有機會到香港,誰都會想到香港書店買幾本「禁書」回台,只是買書前難免左顧右盼,就怕不知哪兒會多出一隻眼睛,悄悄記下你的行蹤。禁書的年代,到處都買得到禁書的香港,因此成了讓人嚮往的自由燈塔。

同樣在一九八○年代,還沒解嚴的台灣,就是有出版商每星期忙著和警備總部鬥法,一本接一本挑戰政府的政論雜誌和書籍,就這樣餵養著台灣人渴望的心靈,解嚴後的台灣,出版界百花齊放,再也沒有禁忌,禁書就成了平常書。「台灣是出版自由和言論自由的燈塔,香港『曾經是』。」林榮基昨天不忘語重心長提醒:「關心台灣的自由是否會縮減。」

禁書專屬於極權或者保守社會,是不是禁書?確實就要看書籍內容是否牴觸執政當局,出了書,有人買,就交易,其實是自由社會的平常現象,即使中國開出了洋洋灑灑的禁書書單,坦白說,也只會更撩動想要看禁書、買禁書的人心。

禁書有多誘人?答案可參考焚書名著《華氏四五一度》的名言:「每本禁書後面都有一個人,那才是吸引我的地方。」電影中奉命焚書的消防員,近水樓台就私藏了極多禁書。

只不過,中國最近一再施壓要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廿三條,嚴禁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或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一旦成真,香港變寒冬了,敢出禁書的人「變很少」,甚至沒人再觸法,恐怕就是文明悲劇了。(藍祖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